发扬弘法不辍风气 锤炼续佛慧命人才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在佛教外语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
尊敬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先生
尊敬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司长郭伟女士
尊敬的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局级巡视员沈国强先生
尊敬的普陀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夏斯德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法师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下午好!
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高度关心下,经主办方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的精心筹备和协调,并由协办单位上海市佛教协会,以及承办单位玉佛禅寺,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支持帮助和关心下,周密安排,细心准备,二零零八佛教外语交流会在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办。各位评委、与会的法师、居士,克服了上海近几天的高温酷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这次佛教外语交流会,在难得的交流平台上,展示着自身的才华和睿智。整个交流会期间,各位法师、居士围绕着“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和“中国佛教的过去和未来”两个主题,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流,智慧火花闪烁,妙语箴言连绵,显示了这次会议的召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参与交流的各位评委、各位法师、各位居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外语在宗教传播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中华文明史上,即由佛教界历代祖师大德,留下了翻译佛教经典浓彩重墨的辉煌业绩,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如法显法师、玄奘法师、义净法师等,不仅以其个人舍身求法的传奇经历,为炎黄子孙所永远铭记,而且其留下的煌煌数千卷的佛教经典译著,已经成为华夏佛教弟子研学佛法、深入法藏的普渡之舟,矗立于中华文明瑰宝之列、彪炳千古。无怪乎对佛学造诣精深的鲁迅先生将这些中国佛教界的大德们,赞誉为“民族脊梁”。今天的佛子们只要翻开佛教经卷,对译经大师们的崇敬之感、感激之怀即会油然而生。同时,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我们是这些伟岸的大师们的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职责,将辉煌的中国佛教传播到全世界,将佛教融会与现代文明之中,为处于国际间各文明相互砥砺碰撞的当代社会,提供佛法的睿智、和平的理念、宽容的情怀、清净的甘露。在如此庄重的背景下,我们召开这次二零零八佛教外语交流会,其意义和目的是值得所有中国佛教界四众弟子深刻体会的。
这次佛教外语交流会,在中国佛教界具有首创的意义。齐晓飞副局长、一诚会长、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在开幕式上,对这次会议的意义目的,都作了明确而又精辟的阐述。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曹斌副主任对此次在上海召开的佛教外语交流会,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也十分关心我们这次会议,专程前来参加闭幕式,并将作重要讲话。三天的会议,我们完成了各项议程,也实现了各位领导在开幕式上所提出的目标。总而言之,中国佛教协会认为,这次会议,有四个特别需要总结的特点,这四个特点,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民族的振兴、国力的强盛,从而带动了中国佛教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可以说,是中国佛教三十年振兴的缩影。
首先,广大大陆的法师、居士参加会议的热情高涨。参加演讲的人员超过了一百,每天的演讲从上午一直延续到傍晚。诸位都知道,中国佛教有佛教第二故乡之美誉,因此,随着印度本土佛教的衰落,佛教的经典一般都集中保存于汉文之中。因此,大陆佛教界对于学习外国语,缺乏必要性和紧迫感。而这次我们所看到的是这么多的法师和居士报名参加交流会演讲,而且语种多达八种。可见,中国佛教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已经自觉地放眼世界、胸怀全球,意识到中国佛教不仅在向世界传播佛教方面,应当担当起应尽的责任;而且,中国佛教界也应该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佛教界在弘法、学术、修行、丛林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汲取营养、充实完善自身。
其次,参加演讲的法师、居士的外语表达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此次交流包括英语、日语、韩语、蒙语、泰语等八个语种。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文化因素,中国大陆对于外国语的学习,重视的程度一向是不够的,一是由象形文字转为字母文字,相对困难较大,二是外国语在国内的使用率过去比较低。所以,外语人才比较缺乏,精通外语的则更为稀少。我们的观念中,佛教界的外语人才始终是比较缺乏的。但是,这次演讲者中,能够以流利的外语传播佛法,阐述佛教义理的人才比比皆是。为此,我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举办佛教外语交流会,给诸位法师、居士建立交流、展示的平台,从中发现人才,增强佛教界外语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相信中国佛教界的未来,将会涌现更多的外语弘法人才,也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国际佛教界,从而为中国走向世界、融入全球文明共同发展的潮流,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三,演讲者用八种不同的语言,各抒己见,互动交流,演绎佛法,表达思想,展示当代中国佛教徒的综合佛学素质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其中,不仅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让我们领略了中国佛教徒的风采,而且,众多的演讲者在演讲的内容上,也闪耀着智慧的光彩。围绕着“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和“中国佛教的过去和未来”这两个内涵丰富的主题,演讲者从哲学、艺术、风俗、伦理、心理、义理等各个视角,对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功能等多方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深入的阐述。呈现出佛教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健康良好的氛围。我们相信,有这样的扎实基础,中国佛教协会也大大增强了对办好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以及有效开展国际佛教交流活动的信心。
最后,对于这次纯粹佛教界教内的交流会,海内外各大媒体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及时跟踪报道。协办方上海市佛教协会和承办方玉佛禅寺的安排非常细致周到。上海佛教界的四众弟子旁听演讲的热情也十分令人感动。这一切,至少向我们展示了两点:一是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上海佛教界在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的领导下,认真做好会议的组织和各项会务的安排,全力投入;而且上海佛教界的四众弟子的信仰、文化、教理等综合素质,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较,有了明显的增强。上海佛教界、特别是玉佛禅寺提出的以文化兴寺,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基本办教理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是中国佛教界的广大四众弟子,是我们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宏伟事业的建设者之一;作为社会的一个阶层,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已经为党和政府所充分肯定。所以,社会各媒体对我们佛教界的活动会如此重视、热心报道。我们认为,这是社会对我们佛教界在爱国爱教的旗帜下,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坚持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和谐的大局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认可和积极评价。我们相信,这是我们今后更好地办好教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
上述的四个特点。究其实质,是多年来中国佛教加强佛教界自身建设,全力发扬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所取得的成果。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次会议的成果能够坚持下来、流传下去,在今年十一月于无锡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再度发扬光大;成为推动世界了解中国佛教、促进中国佛教走向世界,为缔造人类共同的美好、和谐的家园的增上缘。让我们共同发扬弘法不辍的风气,锤炼续佛慧命的人才,迎接中国佛教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