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池耀兴:神的主权下的拯救之路

2012年03月14日 12:06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池耀兴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回望人类足迹,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曾以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彼此面对。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使人类饱受悲苦。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的交流成为可能。佛与基督,人类最伟大的两大精神导师也开始彼此面对,共聚同存。2012年3月15日,第三届佛耶学术研讨会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会议主办方试图通过学术交流,尝试基督教与佛教之间更深度更积极的对话。北京大学池耀兴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加尔文的拯救观》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加尔文的救赎论,是奠基于其“神的主权”论。他以“神的主权”为中心,衍生及诠释其他神学课题,而成了一套严谨的神学系统。并由后世的加尔文学者发展成为改革宗所依据的“郁金香”要点。

池耀兴论文摘要如下:

引言

“基督拯救观”是正统基督教神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基督教信徒能过成圣生活、得享天国福乐的基础。基督徒深信藉着圣子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受苦受死、复活升天、再来得国等救赎工作,罪人可以靠着神恩得救赎,而这受咒诅的大自然也靠神恩至终得以更新。在耶稣基督的救赎里,人类与大自然都可以脱离罪恶、败坏的辖制,得以享受神儿女自由的荣耀。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断言:若要了解正统基督教,就首先必须了解其基督拯救观的教导。

在基督教历史洪流上,有许多影响深远的神学家都阐明基督拯救观,如奥古斯丁、马丁路德、慈运理、加尔文等。本文主要简介加尔文的“拯救观”,谨以劣作与同道中人共享,不避浅陋,野人献曝,以期抛砖引玉,敬请赐教是盼。

一、加尔文本人

众所周知,加尔文不仅是16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运动,与马丁路德和慈运理齐名的基督教新教改革家和神学家,也是日内瓦教会的牧师。然而,除了上述对加尔文的认知外,加尔文也是一位出色的释经家,他的著作包括著名的《基督教要义》,和22本圣经注释书。再者,加尔文的改革宗运动是当时代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最具有国际性的运动,他是促进教会合一的宗教领袖;他的学生来自法国、英国、苏格兰、爱尔兰、瑞士、德国、波兰、匈牙利等国家,这些学生都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改革宗领袖,且彼此间经常来往。此外,加尔文和路德宗经常来往,与后者达成一些神学上的协议,如签署路德宗信仰告白等。

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是加尔文主义的核心内容,而后者是改革宗教会的主要传承,也是浸信会、公理会、循理会和清教徒等的教义的一部分。加尔文支持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看法,他认为人类不能通过自身的义行而得救。于是他反对天主教会的“神人合作说”,而回归早期教会奥古斯丁有关基督拯救观的见解。因此,加尔文建立的教会命名为“改革宗”,而其发展出来的神学称为归正神学。

二、加尔文的神学基础

有些学者认为若要给加尔文的神学思想找个主题的话,那就是“神的荣耀”、“神的恩典”、“基督的救恩”等合适,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主题为“神的主权”。

笔者认为:加尔文的神学是以“神的主权”为基础,并由此基础衍生和诠释其他神学课题。对于归正神学而言,“神的主权”体现在上帝的创造和护理、在上帝的拣选和救赎和上帝在信徒身上的旨意和作为等三方面。于是,从宏观角度来看,“神的主权”贯穿整个基督的救赎历史和世界历史。而从微观角度来看,“神的主权”贯穿每个基督徒的生命和生活。他说:“所以他们(万物)都是上帝的工具,上帝按照自己的旨意,喜欢赋予他们多少效能,就叫他们按照祂的旨意活动。”

三、加尔文的“拯救观”

有学者认为加尔文主义的教义与加尔文思想相距甚远,也有学者认为前者是完全根据后者的思想而系统化。但是,近年来改革宗研究学者认为两者主要的教义相距并不大,而加尔文主义的郁金香要点基本上秉承加尔文有关“拯救观”的思想。基本上,郁金香要点即加尔文的拯救观,其包含以下五个内容:全然的败坏、无条件的拣选、有限的代赎、不可抗拒的恩典和圣徒得蒙保守。

全然的败坏

人类为甚麽需要救赎呢?加尔文与马丁路德、奥古斯丁的见解是一样的,那就是要解决人类的罪性。他们认为:因为人类的罪性,人的肉体、心思和心灵都全然败坏,而人类心灵上的崇高优美之处亦受了重创。罪恶占据人心和支配人的行为,因此,人类需要圣灵的重生,以获得新的天性。

何谓罪?加尔文继承了奥古斯丁对罪的看法,认为罪就是情欲。他解释道:“原罪是我们本性上一种遗传的邪恶和腐败……在我们里面产生了圣经所说的‘情欲的事’。” 再者,人类的罪起源于亚当,“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还有,这罪是可以遗传的,他说:“所以从不洁之根而来的每一个后人,生来就沾染了罪孽……约伯记告诉我们,‘谁能使洁净之物出于污秽之中呢?无论谁也不能。’连婴孩也不可幸免,因在他们的心中有罪的种子。而这样的种子会蔓延成长,令人性渐渐败坏下去。加尔文不否认奥古斯丁“罪是善的缺乏”的见解,然而他却认识到“善的缺乏”并不足以表达罪。他认为:“我们的本性不但缺乏一切的善,而且罪恶众多,滋生不息……。罪就占有了灵魂的一切才能……。腐化不是局部的。乃是没有一处是纯洁的而不受它致死的病毒所沾染的。”可见,对加尔文而言,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可以生长的、置人心灵于死地的一种势力。  

由此,我们可以放胆推理,既然“罪占有了灵魂的一切才能”,那麽,一切灵魂该有的美德都会受到致命性的毁坏。加尔文的看法正是如此;他认为亚当偷吃禁果、犯罪后,不但自己丧失了原始神所赋予的德性,连他的子孙也因他的缘故而丧失了德性。对加尔文而言,“亚当在堕落以前有完整的品性。”完整的品性指的是有正当的智力、有理性控制的情感和其它一切管理得宜的官感。人类之所以有这些与创造者相似的品性、优点,乃因人类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人类是神的形像是指着灵魂而言,是指人性超过所有其它动物的一切优点而言。因此,人类在被造之时就有崇高的地位和尊严,能运用自由意志的功能,以选择真理和上帝的事情或罪恶。于是,因为亚当由于自身的自由意志而堕落,当他犯罪后,人类的一切优点都败坏了,而失去了选择真理和上帝的事情的自由。“这就是说:人自堕落以后,就丧失了得救所凭借的恩赐,而一切固有的本性也都腐化了。”正因加尔文对人性的如此看法,其救赎观就杜绝了任何靠自身努力(如自由意志)的“自力拯救”的可能。

无条件的拣选和有限的代赎

既然人类因犯罪之故而全然败坏,那麽,上帝对罪人的拣选,叫他们靠基督得救的事上是无条件的。加尔文认为:“上帝的道的种子只有在拣选的人心里生根和长大,其余的人在上帝面前只有沉沦。对沉沦者宣讲圣道是毫无果效的,这圣道充其量是死亡的人面前的香气而已。”当然,这拣选并非因人类伦理道德上的善,也并非上帝预见人类对圣道将有的信心,因为在上帝眼中,罪人已经丧失了得救所凭借的恩赐,无法自救。

有关拣选这课题,加尔文的见解会被视为“预定救赎”者。事实也是如此。然而,在1536年版的《基督教要义》里,加尔文少有谈及预定论的课题。而在1559年版的《基督教要义》里,加尔文把预定论归入上帝的要义、称义和成圣等课题中来讨论。有关预定和拣选,加尔文的解释是

上帝藉着他的预定,拣选了某一些人,叫他们有盼望。对另一些人,则判定归于永远的死亡,关于这件事,凡属虔敬的人,都不敢完全否认……我们主张预知和预定这二者都属于上帝,但是若说后者乃靠前者,那是荒谬的。当我们说上帝具有预知的能力,这是说,万事自始即在神的眼前,今后亦永远如此,所以在上帝的睿知中,没有所谓将来或过去的事,一切都属于现在的……,所谓预定,乃是上帝的永恒旨意,就是神自己决定,祂对世界的每一个人所要成就的。

在此,我们看到:加尔文把上帝的“预定”和“预知”分开,换句话说,预知不涵盖预定;反者亦然。但两者都属上帝,确立不移。我们可以推论:预定衍生了拣选,而因此会导致一些罪人被命定得救或沉沦。这样的结论可能有许多人不能接受。改革宗学者柏克何夫的见解,对拣选有以下解释:“上帝所颁布的拣选就涵盖了失丧的道理。假如上帝的全智使他早就知道要拯救谁,他就同时必须确定不拯救谁。假如他已经拣选了某一些人,那么事实上,他同时拒绝了另外的某一些人。”总之,加尔文认为罪人得不得救是在乎上帝的主权的拣选。那麽,为甚麽有人不被拣选?加尔文引用了申命记9:29解释说:“隐密的事,是属于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惟有显明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一切的话。”加尔文认为既然人类不会也不能质问上帝为何要施恩给人,那麽人类就不能问为什麽上帝要弃绝某一些人。

沿着“无条件的拣选”这思路,我们可以如此推论:加尔文认为上帝拣选某一部分人得救,因此基督的死是代替某一些人而不是全人类赎罪。这种见解谓之“有限的代赎”。

不可抗拒的恩典

上帝既然按着他的主权,拣选某一些人得赎。那麽,对于蒙得救的人而言,上帝的拣选就是他恩典的体现。对于加尔文而言,被上帝所拣选、得救赎的人,对于这种恩典,是不可抗拒的。此见解谓之“不可抗拒的恩典”。

为甚么罪人不能抗拒上帝的恩典呢?加尔文如此解释:“我们得救的动因乃是圣父上帝的爱;物因乃是圣子基督的顺服,初因乃是圣灵的光照,就是信;而终因乃是对神的无限良善的荣耀。”因为那些为上帝的慈恩所预定承受永生的,上帝就按照他的安排引导他们。

还有,上帝这样的恩典并非短暂和有限的,乃是恩上加恩地给予他的选民。加尔文说:“在恩上加恩的旨意上,上帝总是从前一个恩典中找出一个再加上恩典的理由。免得他轻忽了任何能使他仆人在生命上更为丰富的东西。”

圣徒得蒙保守

大多基督教信徒相信:被上帝所拣选、得救赎的人,就靠着上帝的恩典被称为义。对他们而言,得救或称义不能通过个人的善行来实现;而是只靠信心来生活。这“因信称义”的见解,不仅是奥古斯丁、马丁路德等人的见解,也是加尔文的见解。

那么,如何証明一个人是蒙上帝拣选的、称义的人呢?加尔文认为:能够透过外在严格的道德伦理、公义行为和行善等来表达自身信仰(信心)的人,就是蒙上帝拣选的、称义的人。加尔文强调基督徒应为邻舍谋福利,以及用基督福音信仰来安慰周遭的人,并且所做的一切善行都要发自真诚的爱心。加尔文认为:虽然信徒被上帝称义并不是靠行律法,“然而它仍然继续教导和勉励信徒,不断地激励他们行善。……基督徒的整个人生理当追求虔诚,因为他们蒙召是为要成圣(参弗1:4; 提前4:5)。律法以提醒信徒的本分,来激励他们追求圣洁与正直。”

此外,对加尔文而言,恩典既是不可抗拒,所以人得救就永远得救,“因为既与元首基督联络,他们就永不至失掉救恩。”



结论

加尔文的救赎论,是奠基于其“神的主权”论。他以“神的主权”为中心,衍生及诠释其他神学课题,而成了一套严谨的神学系统。并由后世的加尔文学者发展成为改革宗所依据的“郁金香”要点。

即使加尔文与马丁路德一样,强调“因信称义”的拯救观,以别于天主教的“神人合作说”,但是,正因加尔文强调人类因罪性之故,人性全然败坏,以致在救赎一事上,加尔文比马丁路德更加强调上帝恩典的主权,不给“自由意志”和“自力拯救”留下任何的位置。这就是为甚麽改革宗学者与神学立场倾向亚米念主义的循理会分歧较大,和其对其他宗教的态度、以及在宗教对话上的模式采取较保守、较排他性的立场吧。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对话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