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习、讨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近百年来,《心经》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深入人心,就连歌星王菲都可以全篇吟唱,而且是面对亿万受众。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心经》的汉藏不同译本得到几乎同样重视,将汉藏佛学对照起来解读,已经成为时尚,而且客观地讲,汉藏对勘,确实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心经》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就试图采用这种百年佛教的新方式来对《心经》提出自己的解读心得。本文经七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评审,被评选为首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美文征集获奖作品。现摘录部分与广大网友分享。
多年以来许多汉地居士,由其是学习藏密的同修们多次提出请我宣讲佛学经典,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不敢造次,因此对此事一拖再拖。但是由于我本人曾经发心要护持正法,当我看到许多同修对大乘密法感兴趣,却缺乏对佛学基础理论的了解时,更感到应该把自己的一孔之见奉献出来,抛砖引玉。现在社会上许多人经常拜上师,求灌顶,却又不依止金刚上师,盲目求法缘,对密法各派更是了解甚少,出现相互攀比,自称某某派厉害,某某法脉殊胜的无稽之谈。如此则已经忘记了依止三宝正法,才是佛的弟子。我很重视理论,更重视修行。我的佛学理论基础知识是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学到的,从2001年至2003年学习过三年,当然这在浩瀚的佛学中只是九牛之一毛。在北京大学研究生班里有许多高僧大德,有缘与他们同修,也是我的福报。我希望通过本文对《心经》的理解,给同修带来法喜,对更好地了解佛学真谛和实修有所帮助。
礼赞三位佛菩萨
在理解《心经》之前,首先要礼赞三位佛菩萨。
第一位是礼赞释迦牟尼佛,是他进入平等三摩地时用神通加持他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子,激发他祈请观世音菩萨来讲这部珍贵的经典。所以我们首先当礼赞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佛祖,来娑婆世界为救度世人和天人而讲法,是人天之师,娑婆世界的教主,他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其名是乔达摩·悉达多。当他了解到生、老、病、死之苦时,29岁的他舍去了王位,夜别妻儿出家修行。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5年,圆寂于公元前485年,同儒家的孔子出生在同一时代,比道家的老子稍晚一些。在孔子和墨子的经典中都有关于释迦牟尼佛的记载。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佛、道。因此许多海外华人都对儒、佛、道很有研究,修藏密的同修们,也应该多了解这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否则,就会闹笑话。我认识一位学藏密多年的居士,由于笃信藏密,经常告诉其他人“我们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法,你们汉传佛教是小乘佛法,只有我们藏密才最殊胜。”可见,修行多年的居士,也还犯着佛学基础理论的错误。
第二位是礼赞观音菩萨。是他给舍利子讲了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空性道理,即《心经》。《心经》这个经典,只有二百六十多个字,而它概括了整个般若法门,是一部大经典。也是我们萨迦研究会高僧大德汉语学习班及三江源宗达觉姆佛学院必讲的重点课程。
观世音菩萨是大家最熟悉的菩萨之一,汉地有“家家观世音”的说法。观世音菩萨之所以称“观世音”,是修耳根圆通法门成就的,耳根特别灵敏。三千大世界任何一丝一毫的细小求救声音,他都能听见,寻声问苦,众生有难,只要呼念他的名号,他就会前来救度。在藏区民间流传着一个含义深刻的信念,就是当观世音菩萨闻声听到众生的痛苦求救声时,落下了两颗眼泪,化做绿度母和白度母,来替众生消灾延寿。因此,“长寿三尊”中就有白度母。度母在藏地称之为“卓玛”,有专门的度母修持方法。不过,由于语言障碍及流行音乐的影响,汉地的许多朋友认为卓玛仅仅是美丽的姑娘、漂亮的女孩,拿来任意调侃,这是一种无知的行为,更有傍佛的成份。希望大家引起高度注意。如有机会我们以后可以学习一下白度母的修持方法。
第三位是礼赞舍利子佛(确切地说是独觉罗汉),是经他启请观自在菩萨讲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里的舍利子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子佛的名号,请不要与佛涅槃后留下的舍利子相互混淆。有些人认为念《心经》可以得到佛舍利子这种圣物,这是误解。
佛法修持于正见
在学习正文之前,先要了解学习佛法应把握的一些基本前提。
《心经》在佛法中的地位
首先,要明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佛法中的地位。“般若”二字是未经翻译直接用汉字表达的外来语。按过去习惯只有尊重、圣神的字句才不翻译,说明般若就是非常圣神的名词。“般若”的“般”,不念一般的“般”,而念“鉢”。
四句赞词
原始《心经》版本前面还有四句赞词,玄奘法师当时没有翻译。在藏文版本和梵文版本中仍有保留,为了方便大家对《心经》的理解,我在此讲一下其赞词的含义,四句赞词是:
离言绝思般若波罗蜜
无生无灭体性如虚空
个别行径本觉之智慧
礼斯三世一切诸佛母
《心经》正文
先说这部经的名称。社会上流通的有些译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面有“大乘”二字,说明佛法有小乘、大乘、金刚乘,三乘的区别。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感受到人世间的各种苦难,发起出离心而出家修行,是证悟了十地的菩萨。不是现在证的,而是久远劫以前已经成佛,为正法明如来。他为了度娑婆世界的众生,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而以三十二应现身显菩萨身。观自在菩萨是指通过深入的观察自心的修为达到菩萨的境界。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在佛的十大弟子当中,目犍连是神通第一,须菩提是解空第一,舍利子是智慧第一,而《心经》讲的就是般若、智慧。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菩萨再次提醒舍利子,所有一切法,其本质都是空性,汉地叫空性,藏地叫如来藏性。
“如来藏”的意思是说这个法身是个永恒存在的,其本质非空非有,明空不二,也有把它称之为“常住真心”。就如实相般若,到了这个层次,就没有分别心了。如果这个还没有明白,那还得有个分别心。“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众生的心态各别,对治的方法也不同。佛祖说八万四千法门是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个烦恼,这就是有个分别嘛。
“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最后说,说法说了四十九年,他什么也没有说,把你的心都度完了,成了菩萨了。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也不能用世间法的“有生”“有灭”“污染”“干净”这样的分别心来看待它。“不增不减”不能说有增有减。因为般若智慧不能显现,也不能说智慧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这个”无“也不是”没有了“,而是它都是假的,不是”有“和”没有“这种概念。这里有许多佛教的名相,名相概念,是佛教对人本身和外部的解释,虽然很多,但是不要被这些名词吓倒,不要因此就对佛学退却了。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名相,就能很简单地理解,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凡夫很容易对六识、五蕴有分别心。汉地都知道济公活佛,他是大菩萨,在很肮脏的环境中做救度有情的事业,看起来好像和凡人一样,可是他已经没有”染净“和享受的分别心了。记得,刚来北京时,我住在一个五星级的酒店,一位居士问我,五星级酒店好还是家乡好?我告诉她,五星级酒店和住在帐篷里感受是一样的。到现在她还是不能理解。
这里有一个大家很难理解的名相:”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明在佛教里叫烦恼,是所有烦恼的统称,我们叫它无明。我们凡夫装了很多妄念、杂念和烦恼。有时无缘无故的想发火,就叫无明火。
没有无明烦恼啦,但也不能说是个”尽“,不能说烦恼到了头了。对初修行的人来说,烦恼多的很,烦恼像野马,佛法的正见像是套索,野马要乱跑,就用套索套住它。但是就怕你没有佛法正见,没有正见的话,马跑了你还不知道,或者马乱跑了你还认为跑的对,那样的话烦恼又会变成新的烦恼,就清净不了啦。也不能说烦恼有”尽“,按照禅定层次来讲,当你的各种杂念和妄想都止息,清净下来时,气血的运行和呼吸都变得十分深沉和缓慢,你又会发现另一个纯洁、善良的自我。
作为一个佛教徒要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然后世出世法圆融。世间法要懂得科学知识,同时又要懂得佛法,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如果车只有一侧轮子,鸟儿只有一只翅膀,它就走不远,飞不高。我们的大菩萨们都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相圆融的,甚至受过高等教育成为其弟子的基本条件,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要学习菩萨们把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圆融。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啊!因此,佛弟子不要把末法时代经常挂在嘴边,要好好想想,现在我们可以修佛、念佛、亲近善知识,是多大的福报啊!在二十年前、三十年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学的不好,修的不好,不能说是因为现在是末法时期,这只是你自己为没有精进找的理由。很多人心性懦弱,往往不相信自己,其实心、佛、众生乃同一种智,不是别人不相信,而是自己不相信自己。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达到了这种境界以后,就没有生老病死的区别了,为什么没有了呢?因为这时已经超越了时空观念,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没有时空差别,因为三时在空性中是同一体的。我们这个时间差是人的六根对时间相对性的一种意识,太阳转的一圈,就是一个时间差、时空差。真正达到般若智慧的境界了,这种时空差就没有了,超越了生老病死,。因为证得空性的人,一切变成了无限量,他可以转过去成未来,或转未来成过去,可出现许多不可思议的神通,这里要注意,神通是我们学佛的一个过程,但并不是究竟,我们不能以得到神通做为学佛教的目的。在汉地许多居士见了出家人,总要请师父们看看手相,算算命等等,也是不究竟。同修们经过了佛教经典的学习,就更应该明确学佛的目的,如何同经典联系实修,如何将出世法和世间法圆融,希望每位藏密同修都严格地按照入菩萨行论的要求,将自己修成大菩萨,弘法利生。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这句话不是对一般凡夫讲的,是对罗汉、二乘法讲的。二乘人认为,我的苦恼是因为各种恶的因缘聚集而成,有了苦,我就要用一种方法去修道而证真,进入涅槃。涅槃是进入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并且住在这个境界中。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苦集灭道也是因缘所生法,你应该用大乘的般若智慧去观照这个法门,你们不要执着在这个法上。
《金刚经》上讲: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观自己所讲的法也是因缘所生。就像我当下解说的法一样,是因为许多佛菩萨,善知识的加持,热心弘法的活佛,仁波切们,以及各位喜欢听法的居士,藏密同修们,才有了这样的法会,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才会用汉、藏两种语言来宣讲藏密经典。但这也是因缘假合的。
即便是殊胜缘份,当下也是性空的,缘起则有,缘散则无。因此,最后一句是破法执,“以无所得故”,这个“故”当因缘讲,当原因,因无所得的原因,观世音菩萨在修很深的禅定时,照见内外皆空,哪有一个说法和听法的我呢?无所得,因无所得这样的原因才说了前面一系列的话。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原译为“菩提萨埵”有两层意思,菩提的意思是“自觉”自己觉悟,自己成就的意思。“萨埵”的意思“觉有情”,救渡有情。
很多同修们、活佛们,一找不到我,就知道我又闭关了,我是一个喜欢闭关的人,每一次出关时都会长胖的,并且,家乡的信众非常尊重闭关的人,家里有好吃的都会供养到山上,闭关结束后大家还会来庆祝,大发赞叹,同时,我也美在其中,同大家一起分享我闭关的预兆、梦景等收获。最近我还要闭关,堪布师兄呵斥道:“你这个空行母快成了罗汉了,罗汉在证得涅槃以后不管别人的生死,这叫偏空!你也不做弘法利生的事业,一不讲经,二不收徒,三不回佛学院,当院长天天在大自然中享受。”
“无挂碍故,无忧恐怖”,不患得患失,就没有挂碍,当下明明历历,当下是空的,哪还有什么恐怖呢。没有恐怖就是自在,反之就是不自在。菩提萨埵,一般人“波罗蜜多故”就没有什么挂碍了,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恐惧的心理了。
“远离颠倒梦想”,我们活在世上有倒悬之苦,倒悬之苦就是颠倒,为什么叫颠倒?本来人无我,思想上却执着于我;法是空的,他却执着于有;事情总是变化的,要过去的,他却执着于住。执着于一个有的、一个住的、一个我的东西,因此,才颠倒梦想。作为一个修行的人,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对佛法的正确理想,这种理想我们称之为“愿力”,“发愿”,愿力建立在“信力”的基础上。有了“信”“愿”的基础,产生欲求之心,通过修学得到了正知正见,按照正见进行正修,若是达到了真正般若智慧的观照,就会远离颠倒梦想的东西。生命是短暂的,短暂的生命也在幻灭之中,但是人不觉悟这点,却执着于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看得非常的重要。
“究竟涅槃”,涅槃有两种,有为涅槃,无为涅槃。释迦摩尼佛在月圆日菩萨树下,望启明星而悟道,悟道以后他所证到的境界叫涅槃,这个涅槃叫有为涅槃。因为作为父母精血而成的肉体身子依然存在。他讲般若经,对智慧多么的重视,身体都不复存在了,因此,叫无为涅槃。
为什么我们此身觉悟以后叫有为涅槃呢?因为我们过去的业报、今天的果还在受用,没有完全受完。为什么托生为人?因为过去的恶业还存在。这里讲的究竟涅槃,表明大乘佛法是不住有为、不住无为。既不因为我证到空了,在涅槃中不去度众生;但是已不像凡夫那样迷在世间争名夺利。因此,菩萨是不住有为也不住无为,不住在涅槃当中,也不认为有个涅槃可得。这体现了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因为是空有双照的,因此,叫究竟涅槃。凡夫是烦恼的,罗汉是证了空了,但不究竟。唯有大乘佛法的菩萨法门证得涅槃是究竟涅槃,是最根本、最彻底的。
在小乘佛法中,达到了内心空寂,即达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就是涅槃,脱离了生死轮回;在大乘佛法中,达到十地的菩萨才叫涅槃;而在密乘中,指达到十地菩萨,且能救度众生。成为“福慧两足尊”,烦恼去尽,智慧圆满,到智慧彼岸,才是达到佛的最高涅槃境界。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印度梵文的音译,属于没有翻译的经典原文,“阿耨多罗”是“无上”的意思,是说没有比它更高的了;“三藐三菩提”的意思是“正等正觉”。合在一起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即达到了圆满的佛的境界了,三世一切佛,毫无例外的都是经过了般若波罗蜜多的观照而成就的。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依文解字通达一下,可以知道用大智慧度我们到彼岸的这个经,是诸佛之母,诸佛之心印,是大明咒,是光明遍照的。世间荧火的光亮,电灯的光亮乃至太阳的光亮,都不能够与之比拟,因此叫大明咒。
社会上很多人并没有理解咒的真谛所在,比如有的气功师,他说咒语是一种特殊的音波的震动,能打通人的气脉;有些老法师认为咒语是能摄人们的信念,达到念念相续,从而使人排除杂念,达到禅定。这些讲法对不对呢?咒语是有这些方面的作用的,但仅仅这样认识还不全面。在密宗父续部里边,讲的很清楚,一个咒语,某一个佛菩萨的心咒,就是这尊佛菩萨他所变现的一个化身。诸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的方便,特地变现为一个音波的显相,变化为一种特殊声音,因为众生都是肉眼凡胎,没有办法见到佛,也不能一下子达到佛性,但是众生有五官,所以佛菩萨就把自己的化身连同他的力,持汇成为一个咒语,方便众生的摄受和持诵。但只有十地菩萨才有这个能力,所以咒语是佛菩萨的人天语言和信息密码,经常念诵就可以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无穷的受益。
咒是秘密语,是佛的心印,不可言,不可说,不能用言语表达的箴言的密言。因此,一般原则上咒语是不能翻译的。是无上咒,不管是世间还是出世间的。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采用了许多种方法,讲佛法,讲经典的道理。使众生建立正知正见,是一种方法;传授一些修炼的方法,无疑是救度众生的一种方法;咒语也是佛菩萨救度众生的方法之一,比较方便。
所以观世音菩萨讲到这里,就把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浓缩为一个咒语,“是大神咒”是说这个咒的道理你明白了,其他咒的道理也明白了;“是大明咒”,是说这个咒你懂了,就能发出无限的大光明;“是无上咒”,没有比这个“般若波罗蜜多”更高,更深刻的啦;“是无等等咒”,其他的咒都不可以等同此咒,因为它是三世一切诸佛的佛母。“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再一次告诉人们,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观照能把一切一切的苦难危机都能度脱断除掉,是真实不虚的。佛菩萨是不说妄语的,众生对此不要有任何的疑惑。
能除掉一切苦,真实不虚,如果能够彻悟了般若大法这个法门,能够回光返照,自度自性,而得到解脱自在,就能除一切苦,除内在的苦及外在的一切苦。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最后一段咒语,没有翻译,讲经说法到这个地步只希望同修们能心领神会。因为,在你当下证到的那个境界,真如,般若,这上面是一尘不染,一法不立的,是不可言不可说的。汉文的意思大概是:去吧,去吧,用大智慧度我们到彼岸去。如果我想解脱和自在,想度人和自度的话那就要用大智慧度自己和别人到彼岸去。箴言本来是不可说的,具有加持力,唯有佛佛相通,菩萨和菩萨相知。“萨婆诃”,是一切圆满。这个秘密咒语,希望大家能够领会它的真义,用大智慧的般若大船度我们到都解脱的彼岸。
在藏传经典中,《心经》最后还有一段赞词,这段赞词的大意是这样的:
舍利子长老听了《心经》以后,如来赞叹,善哉!善哉!观世音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法,一切天人阿修罗,皆应随喜供养,依止奉行!
次旦卓玛,又名王丹华,青海雪域社会救助发展中心主任,青海萨迦研究会高僧大德汉语学习班导师,三江源宗达觉姆佛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宗教学系01级佛教研究生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