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陀伽耶大塔(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印度鹿野苑法轮塔,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象征(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佛塔的产生和发展与古印度佛教及佛塔有着密切的联系,要研究佛塔必须要研究古印度佛教及佛塔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一、佛陀诞生
早在2500多年前,古印度西北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迦毗罗城(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附近),是迦毗罗卫国的首府,佛祖释迦牟尼就诞生在这充满吉祥而神圣的地方。
释迦牟尼自幼就非常聪颖好学,技艺高超,学识渊博,并且善于思索人类社会的各种复杂现象,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被他看到之后,都会引起他的强烈感触和深思。他常独自坐在菩提树下思索田野里赤背裸身在烈日下劳作的农夫之苦,被绳索鞭打皮破流血的耕牛,鸟兽弱肉强食的争斗,人生老病死的痛苦……。遂有遁世之志,便毅然决然地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在印度菩提伽耶城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佛祖释迦牟尼35岁(另一说30岁)时创立佛教,此后40余年,佛祖释迦牟尼就以大慈大悲的心情,博大精深的智慧,不畏艰难的精神,从不间断地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在波罗奈城的鹿野苑举行第一次说法,被佛教徒称作“初转法轮”。公元6世纪,在佛祖初转法轮处的鹿野苑,建有的二圆筒形塔,以纪念这一佛教发祥的圣地。
二、佛陀涅槃
公元前485年,佛祖释迦牟尼在拘尸那迦城附近希拉尼耶伐底河边的娑罗树林中的两棵娑罗树中间圆寂升入涅槃境界。佛陀涅槃后,佛教徒从窣堵波建筑中得到启示,从而产生了佛陀以塔喻己的传说,赋予窣堵波象征佛陀的特殊涵义。
三、佛陀舍利
古印度葬俗有火葬、水葬、土葬(林葬、野葬),佛教徒则以火葬为主,以火焚之,取舍利子,收于窣堵波中,舍利被看作是佛教徒修行正果的象征。在佛教徒看来,佛陀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充满了启迪,因此,即使他圆寂火化后的遗骨仍然是神圣的。因为只有佛陀身体的精华部分才能留住人间,那就是无比珍贵的佛陀舍利。因为古印度人们普遍认为佛陀舍利是法力无量的神物。当时八国国王分别取得佛陀舍利后,在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方,如诞生、悟道成佛、初转法轮、降服外道、从忉利天宫返回人间、平息佛教徒内部争论、测算寿数、涅槃等处建造八大灵塔,这就是最早建成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佛塔。
舍利是构建佛塔的前提和核心,也是佛塔意义之所在。阿育王时期大量建造佛塔(舍利塔),这使得舍利资源稀缺,建塔很难找到佛陀真身舍利,于是佛教徒就用佛陀遗物或象征物来建塔,从而出现了“箭塔”、“发塔”、“盖塔”、“牙塔”、“齿塔”、“骨塔”、“爪塔”、“衣塔”、“钵塔”、“舆塔”、“锡塔”、“瓶塔”等,建塔舍利及佛物,品类十分繁多,凡是能引起对佛陀思念的物品,均可用来建塔。在佛教思想观念中,拜见佛陀舍利,就如同拜见了佛陀真身,可见佛陀舍利在佛教徒心目中是何等的珍贵。这无比珍贵的佛陀舍利只有佛塔这种庄严神圣的佛教建筑才有资格来珍藏。为此佛教有见塔如见佛,拜塔如拜佛的信仰理念。这也是信仰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建造成千上万座佛塔的思想基础。
塔这种建筑形式的起源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有着密切的联系,佛塔最初的功能是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据佛经记载,当时印度有位不出家的佛教徒来拜见释迦牟尼佛时说道:“佛陀您经常到各国巡游,我不能常见到您,请您送我点纪念之物吧!”佛祖释迦牟尼把自己的指甲和几根头发送给他,于是这位佛教徒就建塔供养,瞻仰膜拜,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佛塔了。另外还有一种传说,佛陀被弟子从毗舍间问道怎样才能表示对您的忠心和虔诚时,佛陀没有答话,而是把身上的方袍平铺地上,又把化缘钵倒扣于袍上,再把锡杖立覆钵之上,这就是古印度佛塔的雏型。
1
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