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2011年2月25日,凤凰网华人佛教发表了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的打假檄文《假冒佛教僧人骗术揭密》,一石激起千层浪,佛教打假之声响彻网络。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特别邀请佛教界知名专家学者,撰文解读假僧尼产生的原因及解决之道。本人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教授从独特的学术视角阐述了假僧尼泛滥的原因,全文如下:
就宗教与信仰的关系而言,信仰者与信仰对象的关系如何处理,常常导致了一个宗教的信仰方式与信仰实践方式。
中国人处理人神关系的基本方法,往往是以一种神人之间交换、互惠的方式来进行的,谁能够掌握或者是控制了这种互惠交换的方式与资源,谁就等于掌握了这一信仰体系。
所以,当此信仰资源掌握者本身的信仰正确,就能够引导信仰者正确的信仰实践,佛教所谓“正信”是也;当此主宰者本身的信仰甚至共同人格出现偏差、道德问题,那么,该宗教的信仰表达或信仰实践路径也会随之而出现偏差、乃至旁门左道。
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宗教的资源如果是民主配置的,那么,该宗教的信仰实践方式也会是在民主与平等的体系中进行的。之所以或出现假和尚借佛教名义进行诈骗钱财的现象,而且屡屡得手,一方面这是假和尚之行为,与一般诈骗现象具有共同之处,乃人心之险恶;一方面,则是说明真假宗教之间的界限被混淆了,人们不易识别。特别是在佛教资源处于一种被垄断的情景之中时,假和尚的行径就更加容易混淆视听,诈骗成功。因为,真的信仰被垄断,假的宗教行为就不容易被识别。真假难辨的一大原因,是人们无法公开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之中得以鉴别。
俗语说,假作真时真亦假,就是因为真的信仰无法彰显的结果。
相关链接: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