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悟道法师:弘一大师的律学造诣及高德懿行之探微

2012年06月15日 17:13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悟道法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2012年6月17日至20日,“第四届海峡论坛·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在福建泉州举行。文化交流周上将举行弘一法师纪念馆新馆剪彩仪式,《南山五部》善本再造新闻发布会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佛教增强两岸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彼此互信互动、互助互融的发展与共荣。期间还专门举办了以“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弘一法师·佛教精神·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广东尼众佛学院讲师悟道法师发表了题为《弘一大师的律学造诣及高德懿行之探微》的论文,阐述了的弘一法师出家因缘,对南山律的宏扬,及日常行持。论文节选内容如下:

一、出家因缘

弘一大师(1880——1942年),俗名李叔同,晚年号晚晴山人。他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就在大师的人生走到鼎盛时期,却于公元1918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在浙江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发出家了。

(一)家庭的熏陶

弘一法师出生于巨富而又崇佛的家庭,他的父亲李筱楼先生是个清朝进士,是个研究禅宗,笃信佛教的长者,晚年尤乐善好施,设义塾,创备济社,专事赒孤独鳏寡的贫人。法师生长在这个家庭环境中,庭训之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他童真的脑海中,定有着深刻的人世生老病死的痛苦印象。

(二)青年时的感悟

1904年4月,叔同的母亲王太夫人病逝,享年45岁。太夫人的死,给他以很大的打击。母亲病逝后,他就去了日本留学,回国后正是中国民族革命思潮最澎湃的清末时代。法师虽有着忧国愤时的激荡热情,却有抱国无门之憾。其母亲凄凉的一生、世事的不如意可以说给他后期的出家创造了远因。

(三)同仁的影响

弘一法师的出家可以说和他的同仁夏丐尊和马一浮有着密切的关系。弘一法师本人也说:“我的出家,大半由于这位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他出家最重要的增上缘,在于马一浮与他的建交。马一浮本身没有出家,却透过他对佛理深度的悟解感染传给弘一大师--当年的李叔同。

二、法师对律学的研弘与著述

“以戒为师”是佛的遗教,历经古德先贤的翻传与弘扬,汉传佛教律宗的极大成者是唐朝的道宣律师,弘一大师是继道宣律师之后又一大兴南山宗者,法师在重兴南山律同时,兼弘在家戒法和菩萨戒法。经大师的极力提倡,从而使宋以后湮没已久的律宗又重放光彩。

(一)大师研律因缘

弘一法师,自落发出家受戒之初,即对佛教的戒律,有着深厚的法缘,且亦有志于佛教律学的弘扬。进受比丘戒之前曾发四个愿,其中一愿是:“我为僧界现状,誓志创立风范,令人恭敬三宝,老实念佛,精严戒律,以戒为师”。

法师初研是有部律,后研习南山律,并在佛前发愿,弃舍有部,专学南山。此后,二十年来,无日不埋首此中,探讨精微,务期戒法久住,普及四众。

(二)对律学的弘扬

1931年时,法师曾设想创办专门的律宗学院。当时也有人支助他,但事情的发展,后来有违法师办律学院的初衷,因此,法师只好选择放弃。面对当时佛教总的现状,不大可能有一个理想的学律、持律的环境,法师转而改为一种随缘弘律的风格。大师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为中兴律宗呕心沥血、誓死不渝,终于被人们遗忘有八百多年之久的南山律,经过大师的弘扬,才引起教界的重视。

(三)对南山律的著述

弘一法师在弘南山时,主要是依于道宣律师的三大部与元照律师的三大记。

1、《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

《表记》的内容,主要是依《四分律·初分》,即摘录比丘250条戒相,然后按每一条戒的犯相、并制、境想、开缘等的不同,一一罗列成表格形式,使初学者读之一目了然,而不至看着茫茫律海欲学而不知所措。

2、圈点三大部及相关的注释

南山三大部民国初年从日本请回国后,并无标点和附于眉头的科文,及相关的注释。这皆是弘一法师尽其后半生呕心沥血完成的。

1)圈点三大部

大师在泉州开元寺尊胜院结夏安居期间,开始圈点南山钞记。而现行的三大部线、点、圈虽存,可是因翻版的缘故,所有的圈、点、线全部变成黑色。虽无明显的区分,可是对我们研读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2)三大部其他相关注释

大师对三大部的相关注释也为数不少,法师的这些许相关注释,或以图解的方式、或以科判形式出现,尽量做到让研读者一目了然,对后期这些莘莘学子欣慕戒律者、欲研修者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帮助,真可谓用心之婆切,悲心之深重啊!

(四)对在家律弘扬

佛教根据所受律仪的不同,而有七众弟子之别。而戒律一向是在家居士的禁区,居士是不敢问津的。再加之僧尼对戒律弘扬的力度不够。所以,居士对戒律的了解最多是停留于五戒或八戒的戒相上,对于律学的开遮持犯理论很少有人知道。而大师编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五戒持犯表》、《三皈略义》、《八戒略义》、《授三皈依大意》、《在家律要之开示》、《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等,启开了一条在家居士有心持学而不知如何下手的明路,使他们心有所依、心有所歸。

(五)对菩萨戒的弘扬

大师对大乘的菩萨戒也有钻研。法师提出研学菩萨戒应以何为主,以何为辅的思考,并对《梵网经》菩萨戒作出了相关的注释。

弘一大师自出家以讫圆寂24年间,在律学的研修与弘传上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他所留下的《弘一大师集》全十大册,其中“律学篇”加上与律学相关的所有经大师圈点、校勘、科判、著录的文字统计起来,律学部类占了八分之七还多。如此之多的著述,却处处精详到位,实为可敬可叹! 

三、脱俗离染的行谊

(一)行洁志坚 行头陀行

弘一法师踏入空门后,即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衣食行用相当简单。至于别人送法师好的东西、礼物,在非收不可的情况下,他收下来再转送别人。法师如是种种行径并非标榜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以谋求更多的利养。而是真正体现了佛弟子之少欲知足。可想而知若法师此行为另谋利养,就不必迈入空门再求了,在家时他不就是唾手可得了吗?

(二)以身作则 演律弘法

弘一大师自出家后本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处处自我省察、自我反思、自我修正,以身为师范,示导众生,演弘律法。

1、护众生命如己之目

大师不穿蚕丝、丝棉制品,只穿棉、麻织物;不穿皮鞋,只穿布鞋和草鞋;不用皮箱,只用藤箧。甚至连用动物骨骼做柄的牙刷也不使用。因使用这类东西,就会引起间接杀生。

如是种种可见师悲心之切,而其离欲命终,也念念不忘护惜众生。殷勤嘱咐,龛脚以满水小碗垫脚,以蚂蚁上其身而被梵。时时以众生为念、事事从有情出发,这就是菩萨道精神的具体表现啊!

2、对盗戒的持守

弘一法师还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少贴邮票即犯盗戒的故事,说明他持戒的谨严,即使在一般人视为可以忽略不计的细小问题上也反映了出大师持戒之精严。

大师除自己所用之物外,于常住公物,法师从不秋毫有犯。不要说是常住物丝毫不侵损,就是弟子多给他几分钱,再没有声明说是入己时,也不会作为己用的。

3、严持过午不食戒

法师虽身体不好,但仍严持“过午不食”戒,每天只吃早、午二餐。有人请他吃饭,必在午睡前进行,平时素食,如有香菇,必却之不食,用豆腐,亦不吃。唯食清煮白菜,而且用盐不用油,长年累月如此。

4、不鹜名利

他一生不作住持、不开大座,淡泊名利,但却不愤世嫉俗,心情坦荡;以身立教,让人无不叹服。为佛教献身,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一身正气,可歌可泣。

结语

法师以弘扬戒律而闻名,后因此被弟子们奉为律宗第十一世祖师。而其间以中兴南山律为主任,兼弘在家律学和菩萨戒。在研习南山律的同时,身体力行;培育律学人才,著疏立说,为普及律学知识,树立僧尼的戒律观念,鞠躬尽瘁。赵朴初先生曾评论说:“近代中国佛教,自清末杨仁山居士倡导以来,由绝学而蔚为显学,各宗大德,阐教明宗,竞擅其美。其以律学名家,戒行精严,缁素皈仰,薄海同钦者,当推弘一大师为第一人”。而他皎如冰霜的行径,更给后学树立了一个“难舍能舍难行能行”之典范,如是示现于世间,化度于众生。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弘一大师 法师 道法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