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尼泊尔蓝毗尼 世界各国寺庙印象

2012年10月15日 16:24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在德国寺中精修的女子(图片来源:资料图)

编者按: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开发署和尼泊尔政府共同组建蓝毗尼开发委,特别在蓝毗尼区划出20平方公里范围作为全球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并邀请各国在其中建立自己国家的寺庙。

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泊尔在内的中国、韩国、日本、泰国、越南、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德国、法国、蒙古、奥地利、马来西亚、美国、尼泊尔等17个国家共建立33座寺院,有的仍在续建中。这些风格迥异的寺庙,使尼泊尔成为天然的佛教建筑博物馆和各国文化展示地,堪称佛教界的“世博会”。

中华寺很像故宫

中国的中华寺是蓝毗尼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建筑之一。远远看去,这座属于典型清朝宫传统风格的寺庙,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大门过道两边排列着儒家圣人塑像,看上去真像北京的故宫。这得归功于中华寺首任方丈怀善大和尚,他在寺院设计、建筑方面造诣很深,1996年被派往尼泊尔主持筹建,遍查典籍,多方参研,呕心沥血,终于将一个既体现皇家宫殿的富丽堂皇、又能展现中国梵刹清净道场风貌的中华寺展现在世人面前。

怀善毫不掩饰自豪之感,认为中华寺在蓝毗尼开发区建筑史上,无论是它的规模,还是建设速度,都是彪炳史册的。目前,中华寺已建成三门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长廊、禅堂、斋堂、寮房等建筑,及外辅围墙和内绕回廊。

在中国,寺院建筑为官式建筑,一些重要寺院均采用皇家建筑体式样,最具典型的是唐宋明清法式。怀善说,中华寺最能代表中国古建筑的当属故宫,而故宫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法式,故应取清式。另一个原因是气候,蓝毗尼地区既热亦寒,既潮又旱,在大雄宝殿的造型主体上采用北式的同时也采用了南方的作法。

中华寺建竣之后,于2000年5月隆重举行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坐法会,由此成为我国有史以来在海外建立的佛教寺院。十多年来,寺院每天早晚功课、坐香、待客,行音声佛事。印顺接任新方丈,第一件大事就是为上客堂奠基,建成之后将成为海内外信众礼佛的好去处。

泰日寺融入当地

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泰国皇家佛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蓝毗尼西寺院区内的大乘佛教寺庙,以摩耶夫人祠北侧的长明火为起点,沿池塘西岸延伸至冥思中心。这座由新加坡和尼泊尔佛教徒共同修建的寺庙,图案精美,佛塔生辉。而南向式样独特的灵骨塔,则是来自尼泊尔北部佛教徒的杰作,精雕细镂,令人称奇。

泰国皇家佛寺一色洁白大理石建成,气势恢宏。为迎接中国新方丈光临,表达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谊,僧王特别在寺院举行法事活动,并请出3头大象造势,吹打弹唱好不热闹。僧王说,两国在佛教上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尽管许多中国人信奉大乘佛教和道教,而泰国人主要信仰上座部佛教,但两国僧侣在弘扬佛法以及传播佛祖教诲的活动中一直积极合作,相互支持,越来越深入地融入蓝毗尼。

谈到印度寺院,著名佛教学者黄夏年认为,早期佛教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坐在树下专修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第一个寺院。印度人称佛寺院为“僧伽蓝摩”,精舍式僧伽设有殿堂、佛塔,殿堂内供奉佛像,周围建有僧房;支提式僧伽是依山开凿的石窟,内有佛塔和僧侣居住处。这两种式样的僧伽先后传人我国,融入了传统的中国宫殿建筑形式,与印度以塔为中心的佛寺有很大不同。

作为蓝毗尼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缅甸金佛寺里面有三座殿,印象最深的是房顶为一个玉米穗形状的塔。而缅甸南部风格的镀金大佛塔,设计灵感来源于仰光的大金塔,佛塔后面有个朴素的尼姑庵。据说寺院区独此一家,门庭比较冷落。

日本寺

日本寺是一座通体雪白的世界和平塔,衬映着蓝天十分醒目,其完全脱胎于本国宗教建筑设计风格,融入了当地的佛教风俗民情。寺内绿化做得很好,体现了日本人的特点:爱绿。导游劳力士介绍,日本人在外捐资修建佛像和寺院是全世界最多的,也许他们太有钱了,自然对宗教的需求更加热切。塔基附近有一座日本和尚的墓,是在当初修建和平塔时被反佛教极端分子杀害的。在日本寺里,见到小尼姑和小和尚,据说多为失学的儿童,寺庙除了给他们提供经书外,还设置文化课程,以期改变他们的命运,显然功德无量的善举。

韩德寺各有亮点

中华寺斜对面的韩国寺建造逾十年之久,至今仍未竣工,为什么?劳力士的解释是,他们完全依靠民间佛教信徒的资助,什么时候筹到钱了,就建造一点,筹到多少建多少,没钱了就暂缓。他认为这就是佛教徒,对佛教信仰而修行的一种体验。可是话说回来,虽然没有完全竣工,但是韩国寺接待管理中心却最早建好,并欢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香客前来拜会,没有繁琐的手续,只需要简单的证件登记即可,而“背包客”免交住宿费。

德国在蓝毗尼也建了一座佛教寺庙,择水而筑,鸟语花香,还有个当地最为漂亮的花园,寺庙装饰和雕刻富丽堂皇。主殿内外墙都画满了佛经故事为背景的图画,人物造型与欧洲宗教的完全不同,倒是与东南亚风格相似,入乡随俗了。而且管理相当规范,来人虽如织,入门须脱鞋,坚持“一尘不染”。

劳力士告诉我们,德国寺由一个基金出资建造,作为寺庙应该有的它都有了。譬如,在类似佛学院一类的教学组织和功能齐全的禅修中心,修行的和尚讲经授课,信众感同身受。黄夏年感叹,这样做确实能够极好地研究和传播佛法,传播善的理念,是一件善事,同样也代表着德国人对佛教理念的诠释。

晨钟暮鼓,诵经声声。虽然各个寺庙在蓝毗尼常驻者不多,但他们彼此间相处十分融洽、友好。每当花好月圆,不同国籍、语言、肤色的僧人们,都要聚集在阿育王石柱周围轮流诵经,而无论哪个寺庙有法事活动,也都会主动邀请其他国家的僧人参加,沐浴佛光,共享福恩。

[责任编辑:张瑞霞] 标签:尼泊尔 中国佛教 蓝毗尼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