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朱竞旻(土登云丹):宗喀巴“菩萨律仪戒”与“别解脱戒”戒体关系论初探

2013年11月13日 17:00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朱竞旻(土登云丹)

概括而言,“菩萨律仪戒”与“别解脱戒”的同异关系可概括为“四句”:

第一句,是菩萨律仪戒,不是别解脱戒,例如天身具足菩萨戒者相续中断除十不善或七不善的菩萨律仪戒;

第二句,是别解脱戒,不是菩萨律仪戒,例如声闻资粮道苾刍相续中的苾刍律仪。

第三句,既是菩萨律仪戒,又是别解脱戒,例如大乘资粮道苾刍相续中的苾刍律仪。

第四句,既不是菩萨律仪戒,又不是别解脱戒,例如静虑律仪、无漏律仪。

二、“菩萨律仪”与“别解脱戒”的依存关系

关于“菩萨律仪”(菩萨戒)整体是否依靠“别解脱律仪”才能得以生起和持续,宗喀巴列出了历史上存在的两种典型观点:

又于此义昔有二家:一、菩萨律仪若生若住,须别解脱为所依止,名有依家。二、执别解脱为声闻戒,说能障碍菩萨律仪,为无依家。 

“有依家”认为,大小乘都有七众别解脱戒;凡是菩萨戒,都要依靠七众别解脱戒才能生起并持续。其理由在于:别解脱解的本质在于“不损害他”,而一切菩萨饶益有情的戒行都具备这一特点。此外,大乘别解脱戒与小乘别解脱解的区别在于:

大乘别解脱戒小乘别解脱戒

命终能相续命终舍离

能随护他心不能随护他心

犯他胜不可还净犯他胜可还净

为求利他意乐所显为求自利意乐所显

“无依家”则认为:所谓“别解脱戒”是声闻乘专属的律仪,与小乘意乐(自求解脱)紧密相连,而菩萨律仪则以大乘意乐(利他求菩提)为前提,二者显然背道而驰。因此,若有别解脱戒,则菩萨戒无法生起;如果先前得到了菩萨戒,而后生起了与小乘意乐相连的别解脱戒,则会失去菩萨戒。简言之,无论对菩萨戒的生起还是持续而言,别解脱戒都是障碍。

宗喀巴大师对这两种观点均持批判态度。

(一)批判“有依家”

对“有依家”,宗喀巴大师引述印度论师无畏源隐(Abhayākāragupta, Jigs med byung gnas sbas pa) 的《庄严能仁密意论》(Munimatāla kāra, Thub pa'i dgongs pa'i rgyan)批判道:

此不应理,若须七众别解脱戒为生起依,天应不生菩萨律仪。若为住依,及是死殁相续不舍,天及傍生亦应有苾刍等。

又菩萨律仪不须别解脱为生起依者,《庄严能仁密意论》云:“若作是说:‘安住随一别解脱律仪,谓近事男、近事女、勤策男、勤策女、正学女、苾刍、苾刍尼,乃至命存七众别解脱律仪,乃可正受菩萨律仪,非余可受,余者不生菩萨律仪故。'此于大乘未多劬劳。若无别解脱律仪,即便不生菩萨律仪,则菩萨藏及其释论,应当说此为彼根本。此定当说,譬如大乘乃至菩提归依三宝。” 

第一,如前所述,假如菩萨戒必须依靠别解脱戒才能生起,那么天众就不可能生起菩萨戒。

第二,假如菩萨戒必须依靠别解脱戒才能持续,则菩萨所具有的别解脱戒可以命终不舍、累世相随,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身为天身或傍生的苾刍、苾刍尼等,严重违背“凡得波罗提木叉戒(=别解脱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余四道不得”的定理。

第三,假如没有别解脱戒就不能生起菩萨戒,那么大乘经论不可能不把别解脱戒安立为菩萨戒的“根本”,正如将“乃至菩提归依三宝”安立为“大乘补特伽罗”的根本。然而经论中并没有这样的提法。

[责任编辑:张虓] 标签:人民大学 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