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池维生:对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几点期望

2012年10月24日 15:49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池维生

北京市宗教事务局局长池维生代表北京市宗教局对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十周年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尊敬的坚永局长,尊敬的传印长老,尊敬的各位学界名流,

朋友们:

上午好!

金秋十月,神清气爽。今天,在美丽的什刹海之畔,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幼学之年。于人而言,十岁是不谙世事的黄口少年;对树来讲,十年是初成栋梁的成长之季。对于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来说,十年则是由小到大、规模初现、成绩斐然的进步历程。值佛研所成立1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市宗教局向佛研所10岁生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佛研所各位法师表示真诚的问候。

佛教讲究“因缘”、讲“缘起”,10年前,正是传印长老、怡学法师与学界的方立天、黄夏年、温金玉等几位教授,出于普及佛学知识、发展佛教文化、积极服务社会的愿望,发起并筹办了“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10年来,在传印长老的亲切关怀下,在各位法师、教授的辛勤推动下,佛研所开办居士培训班,建立了信众学修体系;推进僧伽教育,开创了僧才培养途径;广泛宣传佛教文化,出版了大量佛教文化杂志书刊。可以说,佛研所已经成为了我市培养优秀佛教僧才、教育广大信众、传播佛教文化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佛研所不仅注重佛学教育研究,还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上有新的追求。承载着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儒释道精髓在这里得到传承,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在这里得到倡导。因此,伴随着新世纪新阶段的进程,佛教文化研究所也应该具有更大的作为。在此,我提几点希望,供参考。

(一)佛教文化研究所要成为深入践行北京精神的平台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题的北京精神,是首都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北京精神”倡导的理论与佛教所讲的精神是融通一致的,爱国是共同的旗帜,创新是佛教的传统,包容是佛教修行的境界,是佛教徒应该具有的胸怀,厚德是佛教四众弟子的应有素质,是效仿古圣先贤的追求。佛研所作为僧众的教育平台,要将北京精神和佛教教理教义结合起来,促使僧俗二众在今后的社会活动和佛事活动当中,自觉践行北京精神,主动适应社会、积极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北京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佛教文化研究所要努力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窗口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在中国佛教文化的继承、弘扬、发展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欣逢盛世,社会稳定,繁荣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因此,中央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出了明确构想,我市也对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北京市佛教协会的所属机构,佛研所要在佛协的直接领导下,对于传播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构架,立足于北京的历史实际,立足于北京的人文传统,立足于北京的客观需要,认真开展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尤其要注重佛教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推广,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服务,为社会的和平和谐服务。因此,佛研所要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在传播佛教文化以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更积极的探索。

(三)佛教文化研究所要努力成为端正学风教风的样板

佛教的功能之一,就是教化众生。佛研所承载着教育人、培养人的职能,传印会长提出的“以法为依,师道庄严”的所训,我认为讲得非常好。“法”要清净,“人”要庄严。要实现“以法为依,师道庄严”,要以“法”的教育培养“人”。这个“法”要通过佛研所这个媒介传递给僧人和信众,因此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十分重要。希望法师们要勤修精进,做到修学并重、严守戒律,用优良的品行、高超的学识影响人、带动人。在教学中要坚持走佛教大众化的道路,善于结合人们的现实思想、生活难题、人生困惑讲经说法,把佛法的精深奥妙运用朴实现实的语言展示给信众,真正让佛法入耳、入脑、入心,让信众心存善念、口言好活、身行好事,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理想而努力奉献。因此,希望北京佛教研究所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成一个教有戒律、学有规章,教风学风端正的榜样。

各位法师、各位朋友,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佛研所走到了今天。回顾佛研所十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既使我们为过去的不易而感慨,更为今后美好的前景而憧憬。相信在各界领导、各位学者和有志之士的共同推动下,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明天会更好!

最后,感谢各位朋友对佛研所的关怀、支持和帮助!感谢传印长老、怡学方丈等佛研所法师们多年来的辛勤付出!

祝愿各位金秋快乐,福慧增长,六时吉祥!

谢谢!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佛教文化 池维生 佛研所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