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武:中国贝叶经的学术空间
2010年06月28日 16:07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第三部分:傣文上座部佛教经典  

一、三个语系佛教的典籍

现在通行的说法,佛教传入中国中原一带的时期,是在东汉初年,也就是公元一世纪初;而传入中国西藏的时期,是在公元七世纪以后。根据傣文的三个史籍《巴塔麻嘎波罕》、《波腊纳坦》和《尚嘎雅奔罗》记载,傣族僧人布塔果沙听,早在公前一世纪就到斯里兰卡比赛诵经,而且刻写经文,那么佛教传入中国西双版纳,是早于内地和西藏的。佛教从不同的路线传入中国以后,逐步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教派:北传,藏传和南传。

佛教界超越两千五百年时间的这六次结集,目的都是在弘扬上座部佛法。这六次结集都十分重要而具有划时代意义。论述这些意义,不是本文题旨,我们在这里要考察的问题是:巴利语三藏最全、或者说最多的是哪个国家?由以上这个简要的回顾可以推测出,在公元前是斯里兰卡,而两千年后的当代是缅甸。缅甸现在有最完善、最权威的两个版本,一个是曼德勒石经院的石刻版,另一个是第六次结集印刷的三藏范本。这就是说,如果单纯地追求最完全的上座部佛教的三藏经典,只消引进缅甸版本,翻译就行了。

但是如果那样做的话,我们将失去我们独立珍藏的某些版本;失去哪怕是共同的经典中,中国傣文的韵味;失去甚至是经藏中,一些具中国特色的部分(我们现在知道《小阿含经》内的《本生经》的有些篇章中,有的部分曾为西双版纳的僧人融入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容);我们也将失去中国西双版纳等地产生的大量经典,这些经典包含了西双版纳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学艺术,甚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真要那样做的话,我们就只是引进同时翻译出版了一部书而已。

而我们现在的方向是一部傣文的上座部佛教经典,这样的一部书,哪怕世界上最完整、最权威的巴利三藏在前,也不能代替它的价值。

三、一步之遥

在我看来,《中国贝叶经全集》既是一部“贝叶经”集成、“中国贝叶经”的集成,同时也是一部傣文的上座部佛教典籍的集成,甚至是一部具有傣文大藏经意味的书。这个“意味”的意思是:第一、它完整地收入了南传上座部佛教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唯一的经藏--五部《阿含经》;第二、它也同时也收入了相应的律藏和论藏经典;第三、它还收入了历史上傣族高僧或还俗僧人所著经典以作为续藏,这些看来具有世俗生活韵味的经典,深受佛教的薰染,同时使整部经典带上了地方民族的精神特质,是非常重要的。第四、就《阿含经》而言,它有傣文对巴利文的音译,而同时还有傣文和汉文对巴利语佛经的翻译。这在中国是一个创举。

而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傣文大藏经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应该具备什么呢?首先,它须按经藏、律藏、论藏、续藏的规范编排;其次,每一部经藏必须归属清晰,比如,数十部《本生经》,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归入《小阿含经》;第三,收集尽可能齐全,比如倘若可能,再搜集和增加律藏和论藏经典,那就更好了。而我认为事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总之我觉得,《中国贝叶经全集》大体可以看作是一部傣文大藏经的比较完备的资料,已经足以让佛门信徒、佛教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概览傣文的上座部佛教的重要典籍,领略佛教的原始教义,从而对成就这一经典的那一片美丽祥和的土地心向往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胡廷武 编辑:张领栓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