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京西民间佛乐 珍贵的北京佛教文化遗存

2012年05月16日 10:16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周芳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北京佛教音乐团在表演(图片来源:北京佛教音乐团)

在北京广化寺,有一个由“艺僧”和专业演奏的居士组成的佛教音乐团,他们致力于整理、研究、传授、演奏汉语系佛教音乐,尤其是北方佛教音乐体系中的北京佛教音乐,使其妙美之声延续不绝。近年来,他们不仅在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巡回演出,而且多次出国访问,以音乐做佛事、结善缘,弘扬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佛教音乐团。这个乐团就是北京佛教音乐团。

北京佛教音乐团的前身是北京京音乐(即智化寺京音乐)研究会。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佛教界与音乐界为抢救和挖掘明清时期誉满京城的智化寺京音乐,在赵朴初居士的倡导下,在广化寺创立了北京京音乐研究会。1986年,北京佛教音乐团正式组建。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智化寺京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期以来,智化寺京音乐可谓是名声在外,但很少有人知道与其密切相关的‘怯音乐’。”北京佛教音乐团团长、怯音乐第九代传承人张贵介绍说,怯音乐是所谓正统音乐对乡村音乐不屑的称呼,本该叫京西民间佛乐。京西民间佛乐是指智化寺京音乐之外特别是京西北的民间丧葬礼仪音乐,与京音乐既存在明显的差异,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清中叶张氏先祖形成风格,经民国流传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人们称智化寺为“京音乐”,称民间佛乐为“怯音乐”,“京”与“怯”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京城佛教音乐。

与京音乐并生并存

据张贵介绍,智化寺京音乐来源于明代宫廷礼仪音乐。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舍宅为寺”,修建寺院,将部分宫廷音乐移入寺院,并组建乐队,用于寺院佛事和一些民间活动。清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音乐从寺院逐渐传播到北京周边地区,从而成为了北方佛曲的代表。京西民间佛乐则不同,源自于京西北的民间丧葬礼仪音乐。伴随着从古至今京城民间丧葬习俗的兴盛、没落、消失的复杂演化过程,怯音乐的曲目中,无论唱诵、器乐,都产生并保留下大量与佛教音乐相通却又极富民间色彩的丧葬歌调和曲目。张贵说:“智化寺京音乐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佛教音乐,只是供做佛事间歇‘打节’时欣赏的乐曲,其可贵之处是保留了当时宫廷音乐曲牌的演奏。而京西民间佛乐特别是唱诵部分,保留并继承了无论寺庙内外佛教音乐的原形。”

张贵介绍说,清朝中叶,张家鼓乐班的第一代乐手是宫廷乐师,后至民间,逐渐成为京城鼓乐班里的佼佼者。从晚清、民国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京城内外特别是京西北海淀一带,办丧事的“张和尚”鼓乐班已家喻户晓。“张和尚”,本名张广泉,正是张贵的父亲,张家鼓乐班的第八代传承人。

由于张广泉高水平的演奏艺术以及怯音乐在北京民间的特殊地位,出于对民间文艺的保护,1987年初春,在北京海淀区文化局、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成立了发展民族音乐的社团组织——广泉民乐社,由此确立了张广泉为怯音乐第八代传承人和广泉民乐社对怯音乐的传承地位。张广泉门下弟子众多,儿子张贵、孙子张佳艺分别是怯音乐的第九代和第十代传承人。

“在演奏的乐曲曲目上,凡是智化寺京音乐中有的,京西民间佛乐里也一定会有,只是演奏方式、特色上有所不同。”张贵说,父亲张广泉与智化寺京音乐的第25代传人增远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艺术上的切磋,使得二人相得益彰,而又固守着各自的特点。

以艺术的手法传播北京佛事文化

目前,北京佛教音乐团由两部分成员组成:一部分是负责唱念的僧人,一部分是负责演奏的居士。20多年来,张贵带着自己的团队在国内巡回演出,而且多次出国展演与交流。1987年1月赴西欧演出;1989年12月赴新加坡展演;1996年5月赴德国巴伐利亚参加第二届国际宗教音乐节,6月赴柏林参加亚洲音乐节;1999年9月赴捷克、比利时参加音乐交流活动;2007年出访日本、斯里兰卡,进行演出交流;2010年赴日本参加佛教音乐节;2011年参加泰国举办的“联合国卫塞节”演出。在国内参加过北京广化寺、北京灵光寺、北京法源寺、天津大悲院、海南三亚南山寺、江苏无锡祥符寺等寺庙的大型纪念活动、法会,并曾登上北京音乐厅、北京中山音乐堂的舞台,进行佛教音乐公演。演出的梵呗乐曲既有智化寺京音乐,也有民间佛曲怯音乐。这两种音乐各有所长,有着不同的观众圈,以艺术的手法传播北京佛事音乐文化,弘扬中国佛教文化。

“京西民间佛乐发展、形成于民间,因此更富民间的活泼、洒脱与豪放多姿。在其近30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北京地区民间佛事音乐的独特风格。”张贵说。

怯音乐演奏方法灵活,极富表现力。在演奏方法上,不失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怯音乐第八代传承人张广泉从演奏场所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小管吹奏演变为大管吹奏,可以更逼真地模拟人声、自然声等,具有更强的表现能力。在乐队的规制上,根据演奏场所的实际要求与演奏内容的变化,可适当增加或减少人数,灵活多变。

在演奏曲目上,怯音乐丰富多样,保留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大量民间佛曲。怯音乐与智化寺京音乐的不同正在于,它不仅有与智化寺京音乐相同的大部分佛曲,而佛教音乐中绝大部分有歌词的歌调,都属于怯音乐的演奏唱诵范畴,如《杨枝净水赞》、《参礼三宝》、《迓古令》、《金字经》、《观音赞》等一大批歌调。

保护珍贵的北京佛教遗存

“要保留老北京红白喜事的婚丧礼仪,就必须保留和传承北京的怯音乐。”著名民俗作家常人春著的《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中,记述了大量北京的婚丧礼仪特别是与音乐有关的部分,其中有大量与怯音乐相关的内容。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袁静芳编著的《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一书里,记录了44首佛教乐曲,其中27首录自广泉民乐社。佛教音乐理论家田青先生对北京地区的怯音乐亦曾有过论述,认为京音乐与怯音乐“雅”、“俗”共赏,各有特色。以张广泉为代表的怯音乐的实力与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京西民间佛乐作为北京地区人文遗产的一部分,对于沿袭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民风民俗、研究婚丧礼仪文化,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张贵如是认为。

在张贵及其团队的努力下,2009年,北京民间佛乐怯音乐被批准进入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4月20日,张贵为其申请更名为“京西民间佛乐”。

但是,在采访中,张贵心情沉重地告诉记者,由于社会的发展、风俗习惯的转变,京西民间佛乐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虽然其父张广泉的弟子较多,但大部分散落于社会和各个文艺团体中,没有从事京西民间佛乐的传承活动。所幸,京西民间佛乐的代表人物、张广泉的后代还在坚持从事着整理、研究、传授、演奏京西民间佛乐的工作。

张贵说,目前,他正在进行的重点工作包括发现、培养年轻一代,为佛乐团注入新鲜的时代活力;为各寺院对佛教音乐有兴趣的法师提供指导,协助各寺院法师开展北方佛教音乐在寺院的推广和演出;计划今年组织人员将京西民间佛乐整理录制成音频和视频资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留下珍贵的声像资料等。他还说,在带队出国展演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是1996年的德国之行。当时的演出在德国轰动一时,一对德国夫妇还从柏林追到了北京,成为北京佛教乐团不折不扣的“粉丝”,他们说就是喜欢中国的这种音乐。“就冲着他们的这种喜欢,我们一定会坚持,保护和传承好这一珍贵的北京佛教文化遗存。”张贵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保华] 标签:京西民间佛乐 佛教 北京广化寺 佛教音乐 赵朴初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