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瞿昙寺壁画亟待抢救的文化瑰宝
2008年08月28日 09:10新华网  【
相关标签
由于缺乏保护,有力证实汉藏关系血脉相承,见证明王朝扶持藏传佛教发展的青海瞿昙寺壁画,经历多年沧桑,目前损毁严重,残损景象触目惊心,亟待抢救整理。

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境内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其总体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与北京故宫一脉相承,被学者称为“袖珍故宫”。“瞿昙”是梵语,意为“佛祖”。瞿昙寺始建于1392年,是明王朝扶持藏传佛教的见证。

 

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瞿昙寺开创者三罗喇嘛桑杰扎西为西宁卫僧纲司都纲,主管地区宗教事务。明王朝营建故宫时,同时派人按照故宫图纸修建瞿昙寺。

瞿昙寺占地面积2.7公顷,整个建筑群既显示了我国传统宫廷建筑落落大方、雄伟恢宏的气势,又表现了明代建筑艺术做工纤巧、精雕细琢的独具匠心之美。瞿昙寺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昙寺还有高原“莫高窟”之称,寺内壁画精美可谓稀世珍品。瞿昙寺内主殿两侧设有壁画走廊,廊墙上巨幅彩色壁画气势恢宏,高2米有余,两厢廊随地势而建,从中殿两侧拾级而上,总长度达400多米。

瞿昙寺壁画内容多为佛教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示,有“叨利天众迎佛升天宫图”、“善明菩萨在无忧树下降生”、“龙王迎佛入龙宫图”、“六宫娱女雾太子归宫图”等,壁画构思奇巧,层次分明,形象生动。瞿昙寺的壁画总面积约900平方米,无论规模、年代还是艺术价值都堪称西北之最。 

瞿昙寺壁画全部采用石料着色,虽然历经漫长岁月,一些画面仍然色彩鲜艳、光彩夺目。半月谈记者在寺内看到,部分画中亭台楼阁、山水云石、奇花异草、人物服饰等,仍旧栩栩如生,一些佛教故事、世俗生活场景等,在技巧、线条、色彩等方面充分展示出明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

瞿昙寺寺主华旦说,瞿昙寺壁画可谓达到了明代藏传佛教艺术创作的顶峰,但在近代遭受较大破坏。当年寺庙曾被征占作为粮库,寺内壁画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上世纪80年代国家拨款对瞿昙寺进行整体修复,但是由于资金缺口较大,瞿昙寺壁画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壁画风裂、受潮、退化严重,受损面积达到100%。

许多壁画内容已经失去昔日艺术色彩,成片成片变色或脱落的墙面,使一个个原本完整的故事情节变得面目全非。其中一段由于损毁极为严重,已被刷成了一面白墙。

瞿昙寺目前有15个僧侣,“以寺养寺”,全寺运转主要依赖寺院景点门票及香火收入。华旦告诉记者,由于规模及知名度有限,每年全寺收入有20多万元,今年由于受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及“5·12”汶川大地震影响,旅游人数比往年少了一半,靠微薄的收入寺院无法保护瞿昙寺壁画未来的命运。而要彻底抢救整理这些壁画,大约需要800万元的投入。

财力的不足,使瞿昙寺自身的保护都捉襟见肘。2007年9月,两名入寺盗窃者盗得寺内大钟楼斜廊顶上的两尊“龙头截兽”,后被公安民警抓获。

乐都县旅游局局长王宏说,瞿昙寺在藏传佛教中地位特殊,寺内众多珍品在文化艺术史上独一无二,这些既是文化遗产又是很好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瞿昙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保护,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抢救整理瞿昙寺壁画,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修复工作更需要高超的艺术水平。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并组织国内专家一起会诊,对壁画进行抢救性整理,让这一文化瑰宝能够传承后代。

作者: 佚名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