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西方媒体对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歪曲报道以及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和巴黎等地传递过程中受到干扰,中法关系乃至中欧关系近来备受关注。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法国展望与革新基金会在4月25日联合举办的“中欧关系论坛”适逢其时,为促进中欧对话与交流提供了一个机会。
本次论坛汇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从政治、经济和文化3个方面解析了中欧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在坦诚的氛围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现实视角彼此碰撞,对加深相互认识和理解颇为有益。
“北京奥运会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要了解中国,就要到中国去。”这是法国展望与革新基金会决定在中国举办第三届“中欧关系论坛”的初衷。该会主席拉法兰长期致力于中法友好:5年前在中国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他作为总理按原计划访华;今年4月6日,他又亲临在埃菲尔铁塔举办的启动仪式,欢迎北京奥运圣火抵达巴黎。在他的推动下,基金会一直关注中国,并从2006年起连续两年在法国举办了“中欧关系论坛”,今年这一届则是首次大规模邀请中国专家学者与会。
前不久在欧美国家发生的严重干扰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事件,自然成为论坛热议的一个话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杨文昌说,把西藏事件和奥运会挂在一起,不符合奥运精神,全世界赞成奥林匹克精神的人也不支持。
拉法兰明确表示反对把奥运政治化,他说,北京奥运会将是全世界人民的节日,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这个平台,世界各国可以走到一起。他还认为,已发生的事件不会影响法中和欧中关系的发展。法国参议长蓬斯莱也表示,法国人民和议会支持北京奥运会,希望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
中国日报前总编辑朱英璜指出,互信是发展中欧关系的基础,一些西方媒体总是渲染对中国的不满,这大大损害了相互间的了解与信任。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认为,媒体是自由的,但也应该是负责任的,自由和责任相辅相成。任何自由的表达都要负责任,媒体不应片面地报道一方面的声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也认为,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并不了解,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存在偏见。
“应充分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
友好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的主旋律,中欧之间已经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认为,促进中欧关系健康持续发展,应充分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超越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差异,通过对话、协商和交流,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有专家指出,西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还不甚了解,尤其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介绍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及其走势。他说,正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的做法和成果使中国社会在过去30年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但西方有人只看到中国的经济改革,看不到政治体制改革,因而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
与会者都认为,对话与合作对中欧双方均具重要意义,对话可以促进理解,互信才能实现共赢。拉法兰说,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重新找到了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今年是欧中关系重要的一年,法国将在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其间将举行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和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因此,他希望,法中两国要进一步认同不赞成在世界事务中搞单边主义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应建立在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共同立场,欧盟其他成员国也能在对华友好方面与法国趋同。他还期望21世纪的欧中关系应在各个领域平衡发展。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中欧经济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经贸合作已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总的来看,合作、互补和互利是主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德意志银行负责人雅克·亨利·戴维认为,中国已完全融入全球化,且愿意成为全球的真正伙伴。他对中国的经济活力表示赞赏,肯定了欧中经贸发展的强劲势头,认为欧洲在中国的投资前景很好,法国的中小企业在中国已逐渐立足。
中国和欧洲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都主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文化多样性是基本形态,要在多样性文化中共建和谐,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法国当代思想研究所弗朗索瓦·朱利安说,应该承认并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应认为自己的文化就是标准的文化。与会专家主张,不同文化之间应积极开展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