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的致词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发言
座谈交流
学诚法师与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2008年4月19日上午,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与叶圣陶研究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华文化交流协会(澳门)共同举办的《首届文明对话暨论坛》在澳门大学文化中心开幕。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澳门特区特首何厚铧、中央驻澳门联络办公室主任白志健、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王富卿和国家宗教局副局长王作安等出席典礼。
此次论坛主题为“中华文化与社会和谐”,内容主要是儒释道三家对话。
许嘉璐先生在开幕式上的致词中说,中华民族一向是以包容、多元为文化宗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全中国人民都在追求社会的和谐,也祈求着世界的和平。作为曾经给人类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在今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仍应该贡献智慧,参与对话。
他针对现实指出,虽然中华文化多年来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但走出去,呈现在各国面前的只是表层的文化。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还不多,应引起深思。当前,儒释道之间应该进行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真诚、独到的对话,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是怎么走来的,启发人们思考中华文化应该走向何方。
许先生说,此次会议的会标是“首届文明对话暨论坛(澳门)”,这就期盼着有二届、三届、四届乃至N届。括号中的澳门,也是期望括号里的地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更新,例如下一届可不可以在香港或台湾举行,然后还可以换成南京、西安、重庆、北京等。
许先生还建议,除了象今天这样进行中华文明的内部对话,更进一步还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对话。
何厚铧在致词中指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二千多年的创造、演进和融合,提炼出光芒四射的儒释道核心文化,自古至今,一直影响深远。
就论坛主题,何厚铧特别说,社会和谐的课题,尽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具有不尽相同的表现形态,但只要透过真诚的关怀和客观的探讨,就能从文化碰撞之中寻找到文化和谐。和谐是融合的体现,是团结的象征,是包容的核心。和谐不仅适用于家庭,更适用于组织和社会。它是一个社会赖以进步的基础和条件,更是一个民族赖以壮大的前提和动力。
论坛开幕式后,由许嘉璐先生主持,进行了儒释道三家间的对话。儒家代表为台湾地区学者林安梧先生,佛教代表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道教代表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从上午10点钟至12点10分,对话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话题涉及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儒释道三家之间的异同及如何进行现代的会通、融合;中华文化在现代转换中影响和作用于现实社会的渠道与方式;儒释道在现代语境下的重新诠释与革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