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未来的“文物修复师”
2008年04月23日 10:13中国文化报  【
相关标签

 不久前,由中国美术馆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引发了空前的参观热潮。考虑到观展者的热情,中国美术馆破例将展览延长一个月,两个月的参观人数突破60万……在为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赞叹不已的同时,观众也被一代代敦煌艺术工作者的心血与成就感动,“文物考古”、“文物修复”、“文物鉴赏”这一类专业人才,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与文物做伴的艺术学子

王婷是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研究生,研究的是古代美术鉴赏。她的导师是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卢丁。从2007 年 11 月起,王婷和她的老师、同学们参加了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绵阳市文物局共同合作的“中国四川绵阳地区唐代佛教造像研究”的调查研究工作。如今,初期调查工作业已完成。

“我本科学的是美术史,临近毕业的时候,却有一段时间找不到方向。”王婷对记者说,“上了研究生,参加了这一个课题之后,我的目标一下子就明确了——我今后要从事文物考古、文物修复工作。野地里的工作给我带来了活力和激情。” 

王婷从事的“野外工作”其实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浪漫,她和同学们需要对佛造像进行现场勘察、绘图,并且做描述。“这项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但是想到这是为以后的美术研究、文化研究做工作,心里美滋滋的。现在还没有一本描述四川地区佛教造像的资料,我们的工作可能会填补这一空白。” 

卢丁告诉记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早在2002年就开始申请“中国四川绵阳地区唐代佛教造像研究”这一项目,并且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当时,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和四川省文物部门一起合作,应用了早稻田大学提供的美能达牌三维成像扫描仪,对成都周边的蒲江、邛崃的唐代佛教美术摩崖造像进行图像资料处理的调查尝试。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原先的仪器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不久前,研究组购入了国产的天远三维扫描仪,对四川绵阳地区的部分唐代摩崖造像进行了扫描图像数据处理,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工测绘所不能完成的图像测绘,为田野调查新技术在佛教美术摩崖造像研究上运用,提供了一次宝贵的经验。 

“原先做文物调查、考古工作,大多是文物部门在单打独斗,很容易停留在普查的层面上。如今,由于对艺术史、美学等有一定的研究,艺术学子参与文物工作能够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进行调查。”卢丁说。

 卢丁的第一届研究生于春已经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如今她正在西安协助已拥有“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的西安美术学院筹建艺术考古学院。“艺术考古与以往传统的考古不一样,它关注的并不在于年代考证,而在于文物的艺术价值。”于春告诉记者。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yunw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