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诞辰1408周年纪念活动在偃师隆重举行
2008年04月18日 08:57CCTV  【
相关标签

继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玄奘之路” 大型文化考察活动 于2006年10月在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玄奘故里启动后。2008年4月14日上午,玄奘故里又迎来了一件盛大喜事——中央电视台和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共同举办的纪念玄奘大师诞辰1408周年活动在此隆重举行,续写着传承“玄奘精神”的宏伟篇章。

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和学者专家有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副主任刘培育,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香港玄奘法师研究会会长、著名高僧圆明法师,中央电视台编委会委员、北京科技教育电影厂厂长薛继军,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主任李向东,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主持人曲向东、著名演员六小龄童及中央、省、市等各媒体记者共计40余人。洛阳市领导李柳生、王立林、陈卫平及偃师市领导原文涛、尚英照、丁朝龙、张振涛、牛文庆、朱美荣、宋义林、张建平、温雪景、王宗灿、章勇、刘建华参加了活动。

纪念活动由河南省偃师市市长尚英照主持。河南省偃师市委书记原文涛致辞。河南省偃师市政协主席张振涛宣读了玄奘大师颂文。

河南省偃师市副市长章勇就玄奘故里的规划建设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玄奘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姓陈名祎,生于公元600年,自幼聪明,爱好佛学,后出家,法名玄奘,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举世闻名的佛学家。玄奘自幼学习“四书五经”,8岁能背诵《孝经》,11岁能诵《维摩》和《法华》等,后到当时洛阳城的净土寺出家,取法名玄奘。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为到佛国印度求取佛经原本,玄奘抱着“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决心,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程。17年后,他返回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书译经。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共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河南省偃师市修复和重建了玄奘故里一期工程。玄奘故里原占地面积20余亩,目前有7处景观,即玄奘故居、皇家寺院佛光寺、陈家花园、凤凰台、马蹄泉、晾经台、西原墓地,玄奘故里还保留有陈家古井,皂抱凤凰槐等遗迹和珍贵文物。

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玄奘故里,适应和满足文化传承的发展和需求,发扬光大“玄奘精神”,近两年来,河南省偃师又启动了备受河南省、洛阳市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玄奘故里扩建工程”。经过广泛征求对玄奘故里开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玄奘故里实际,制定了《玄奘故里提升改造规划设计委托要点》,委托国内知名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目前整体规划已完成。

重新规划的玄奘故里总面积将达到330亩。新的规划体现了“弘扬玄奘精神,再现圣境风采;依托历史文脉,立足现实功能;生态优先,文化为魂;旅游形象,偃师名片;实事求是,切合实际”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定位在景观自然化、自然人性化、文化本质化、魅力独特化、特色本土化、产品精品化、市场差异化上,对玄奘故里旅游区原有功能布局作了相应调整,总体上划分为三个大文化结构功能区。其中,“核心文化区”主要依托古村落并结合新村建设,展示原始固有风景,景点包括古村落、故居、塔、寺、祠堂等;“衍生文化区”则依托独有核心文化资源,拟修建包括经院、禅修院、高级独栋研修院等在内的佛学文化交流学习场所;“前导文化区”主要以新规划的凤凰台、来去桥为核心,打造沿河景观区。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佚名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