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慕尼黑大学教授主讲“禅师棒喝” 带领听众禅修

2013年09月24日 11:04
来源:灵鹫山 作者:林柏宏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Michael von Brück教授主讲‘禅示天地’特展系列活动─‘禅师棒喝’第二场大师讲座‘禅法相遇-牧师与禅师’。(图片来源:灵鹫山)

理性与灵性的思想、基督教与禅学的修行,如何在同一人的生命里并行不悖?2013年9月8日周日下午,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Michael von Brück教授主讲‘禅示天地’特展系列活动─‘禅师棒喝’第二场大师讲座‘禅法相遇-牧师与禅师’。Michael von Brück教授集神学家、日本禅师与瑜珈老师于一身,灵鹫山佛教教团显月法师在引言时特别表示,从前学禅的人必须一步一脚印,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向一个又一个师父学习,学完回来还得自己印证。而今天在场的听众可要好好把握这场讲座的宝贵机会,仔细聆听这位阅历与修行皆丰厚的禅师,走过印度、泰国、美国、日本,亲自来到大众面前,分享自己的经历与见解。

Michael von Brück教授一开始即先破题讲述禅师与牧师的宽广定义,清楚地解说了两者相异之处:牧师(priest)此类的宗教人员处理宗教仪式,举办祭典,带领礼拜,从属于某个教团机构,而禅师(charismatic figure)则进行意识的开发、塑造等工作,重在调伏人心;不管在任何宗教文化中,都存在着这两种宗教人员。各宗教中的牧师工作是人们追求信仰所需要的,Michael von Brück教授表示人生际遇充满了偶然,各种意外都可能猝然发生,人在面临生命无常的现实

时,有规律的宗教仪式能让遵行者获得次序感,使人安定。不同的宗教领袖则都是禅师型的人物,他们以更具创意的思想,突破僵化的意识结构,教导信众的方式超越体制,着重心念的开发,无规律的概念可循,却更能帮助自我觉醒。

牧师成禅师

Michael von Brück教授自述他1949出生于东德的基督教家庭,在严厉实施共产主义的专制国家度过成长时期,一片封闭、压制的社会氛围中,超然于政治的宗教信仰奠定了他自由思考的基础,是相当实用的、解放心灵的管道。更可贵的是,父母不会先入为主地灌输他教义,他不须强迫自己信服难以理解的概念或传说;10岁的时候他加入合唱团,音乐使他知道人生除了浅层的感官经验之外,还有许多值得追求的、美而崇高的事物。

到了大学,主修基督教神学的他被容许接触共产主义之外的思想,更有幸遇见良师,不只研读欧洲的思想经典,还接触到东方儒释道思想。教授说这位恩师有如禅师,带领学生打坐沉思,和他们在海边散步并讨论哲学,教授从这位老师身上学会关心生活中的小细节,保持热情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将生命中的种种学习与经验连结在一起。经过如此丰厚的求学生涯,再到印度、日本习佛学禅,回顾这段历程,Michael von Von Brück教授很感恩,因为自己得到许多贤者、智者教导,领受了大量善知识,近几年帮助他这样心灵成长的便是心道法师,心道法师希望成立生命和平大学来帮助年轻人提升生命品质,他认为这样的愿景是对人类未来最好的投资。

提到如何结合牧师与禅师,教授以一个印度传统譬喻的说法回答,他说个人意识流动有如一条溪,必须有两岸才能形成河道,顺畅前行而不漫开,一岸是古老传统传承的知识系统,另一岸是革新传统的自我崭新经验,我们需要既有的社会价值和知识系统,也要常常质问自己,发现更多可能性,深度贴近自我本性;最后Michael Von Brück教授将对自己的期许与大家分享:训练自己成为一个有禅师魅力又能时时自我批判的领导者(charismatic self-critical leader),在培养自

我人格时,借重传统知识但不受制于传统,让自己成为牧师、禅师态度兼备的完整人格。

与禅法相遇

与大家分享完关于牧师与禅师的见解后,Michael Von Brück教授在‘禅示天地’展第二特展室带领禅修共参,21学员与7位法师席地静坐,依照教授的说明做好打禅的身心准备。 

一步步的准备动作由教授条理分明地传达给学员们,他表示日常生活中,人的心灵影响意识运作,意识指导身体动作,然而这并不是时时行得通。他举例说,当我们就寝时不断告诉自己要睡着,反而睡不着;禅修的时候,我们逆向运作,用调息的方式让身体控制好呼吸,再回返内在,在细微而平和的呼气吸气中,镇定心灵,身体与心灵不是各自独立分离的,只要人活着,即使是生病或昏迷状态,呼吸都持续,维系着生命与心思。

Michael Von Brück教授讲解时神情专注,不时辅以手势做比喻,讲到应以什么心态进行禅修时,他说常人的心于现代忙乱生活中就像灯泡一样向各处四散发光,禅定时的心则如雷射光,处于专注状态,不受外在境遇动摇,验证了《金刚经》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依循上述概念,教授和众人一起进行了30分钟的禅修静坐,结束时教授并不说话,只是击掌三次,静默站立,双手胸前抱拳,鞠躬问讯后静静离去,禅修的静定欢喜尽在不言中,让大家感受到,在‘无’之中的无穷韵味。

[责任编辑:张瑞霞] 标签:灵鹫山 佛教 禅修 禅学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