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湾的佛学研究
2008年09月11日 09:49佛学研究网  【
相关标签

一、台湾佛学研究略史

当代台湾的佛学研究,主要奠基于下列三种研究人员:

(一)日据时代中叶之后所逐渐出现的研究者

这些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当时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佛学刊物《南瀛佛教》。由于时代思潮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显然受到日本佛学研究风格的导引,而与二十世纪初期以来中国大陆传统的佛学研究风格不同。这些研究者,有留学日本的,也有在台湾受到日本人指导的。其中,有些人到光复初期,对佛学界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从日据时代中叶开始崛起的台湾佛教学者,可以说是台湾佛教史上佛学研究的奠基者,因为前此的台湾佛教界,还谈不上够水准的研究。在这些奠基者之中,较著名的有林秋梧、林德林、李添春、曾景来、王进瑞等人,以及光复后崛起的李孝本、李岳勋、李世杰、慧岳、杨白衣、林传芳等人。这些人的共同特质是自幼接受日语教育,所承接的文化传统是日本的。因此,他们的汉语运用程度不如日语好。也由于这一缘故,在光复后,凡是不能娴熟地运用汉语撰写佛学文章的人,对台湾佛学界的影响力便告逐渐消失。

在光复前后崛起的这些台籍研究人员之中,仍有若干人在光复后经常发表佛学文章。这些文章的主要贡献是将日本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编译或改写的方式,介绍到台湾佛教界。由于近代日本佛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所承接的是欧洲的学术传统,而与明清以来的中国佛学方法截然不同。因此,由日据末期所延续下来的这种研究风格,也与光复后自中国大陆传来的传统研究法有异。这些在日据时代所孕育出来的研究者,较能运用现代学术工具(如《望月佛教大辞典》),较能以历史态度去处理佛学问题(如:不承认大乘经是释尊亲口所说),他们的学术求真热忱远大于盲从的信仰热忱,对传统汉传佛教诠释佛学的看法(如‘判教’理论)是持批判态度而不盲从的。

(二)光复后来台的大陆籍研究者

光复后自大陆、香港或东南亚等地来台的大陆籍佛学研究者大体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传统式的佛学研究者,这类人依循明清以来的传统风格做研究,较无新意,多半是依(汉)文解义式的诠释,缺乏契应新时代而有的见解。另一类是受太虚影响的革新派研究者,这一类人所作的研究较有新意,较有突出的新观点。

在后一类研究者之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印顺。他的著作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成为台湾佛教界风行不衰的读物及教材。追随他的年青研究者也为数最多。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作者: 蓝吉富   编辑: spr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