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仪式作为宗教与社会的介面
“在所有的文化中,宗教是最值得珍视的社会财富。对社会的影响,从一个人的出生开始就提供理念,仪式,情感来引导他”。(Pals,1996:111-112)依照涂尔干的理论,宗教的角色是社会性,并不是要告诉人们神的存在,或者人死了以后的真理,所以他并不认为需要有超自然的圣灵存在才有宗教的存在。为了解释宗教的存在,就需要将那种作为所有神圣事物之泉源的一般性动力之根基找寻出来。宗教作为社会情感的承载者,提供象征与仪式,这些象征与仪式使人们表达以社区为根据的深情。虽然,许多学者仍然相信宗教就是对于超自然存在(例如上帝或神)的信仰。实际上并不是佛学不如学佛。
所有的人都相信有自然的世界和超自然的世界,而且神这个概念本身也还是一个问题,即使有人相信超自然,也不是所有的宗教人,都相信神的存在。例如,有一些佛教徒,就持有无神的看法。很明显的,对涂尔干来说,宗教需要重新定义。他认为宗教信仰和仪式的真正的特质,并不是超自然的因素,而是“神圣”的概念。不论在哪里,我们看到的是宗教人把他们世界中的事物分成两个领域:神圣的和世俗的,而不是分成自然和超自然(Pals,1996:99)。
涂尔干对于神圣与世俗的划分,对于宗教仪式的考察,有助于我们重新看待人间佛教与社会的关系。在关于图腾的研究中,涂尔干认为“图腾的仪式对宗教行为的解释,就像图腾的理念可以解释宗教的信仰。宗教仪式的功能比宗教的信仰更为根本,在宗教的仪式中,个人可以重新温习她对于社区的关心,提醒他们对于氏族的依赖,宴会、庆典使社会、社区居于突出的位置,个人以及私人的事务退而居于其次”(Pals,1966:109)。
仪式使得宗教和社会发生了关联,宗教“信仰”他可能有助于区别不同的宗教。不过理念会因宗教而不同,同一个宗教也会因时代而有差异。但是对于仪式的需要却始终如一,它是社会团结的来源。仪式的意义使我们可以重新看待人间佛教社区服务作为一种宗教仪式,作为一种修行。涂尔干的解释是,宗教的关键价值在于仪式,通过这些仪式唤起了、恢复了个人对于团体的拥戴。“没有仪式,社会无法存在,所以宗教持续存在”。(Pals,1996:114)在进行社区服务作为一种宗教仪式时,因穿上特殊的制服,并将俗世的一切日常劳作暂时停止,使得神圣得以维持。
今天,仪式在俗世社会中,受到排斥,尤其是一些年轻族群,对于仪式行为的轻视,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对社会性的轻视。例如,课堂里头上课之前师生互相敬礼,现在连形式都没有了,师生关系也大不如前。另外以大学的毕业典礼为例,这个仪式和学习内容没有明显的关系,但是他对毕业生和学校的感情却是一个重要的介面,毕业生能够穿着毕业礼服,在校长的带领下绕行校园,并接受在校同学的欢送,在一个集体的活动里、气氛中感受
到学校和自己的关系,进一步认同这个学校,学校的校徽、校旗的象征性意义。
可惜的是,年轻一代的学生,多半不愿意参加这种“无聊”的仪式,对于学校仪式的排斥,进一步松解了自己和学校的关系。现在有许多学校,希望毕业生能够认同学校、奉献母校、出钱出力,势必也将更为困难。以我服务的研究所来说,过去多年来,只有学生代表因为需要上台领取毕业证书而加毕业典礼,其他学生都不愿意参加这个仪式,可想而知他们和母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