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到台湾参加第一届“台湾当代佛教发展研讨会”,除了举行一天的会议之外,主要进行实地考察,前后一个月时间,感性认识也就相对多一些,现在就印象最深的来谈谈。
“台湾当代佛教发展研讨会”是惠空法师领导他的慈光禅学研究所和禅净协会,继“两岸僧伽教育交流会”和“两岸禅学研讨会”之后,又开辟的一个研讨领域。也许有关台湾当代佛教某个问题的学术研讨会以前有过,但像这样两岸教界和学界一起参与、进行系列探讨的学术会议,这还是第一次。举行这样的研讨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总结五、六十年来台湾佛教的发展历程,从而把握台湾佛教的正确航向,更重要的是通过台湾佛教来探讨世界佛教的未来走向,尤其中国佛教的前途和命运,由此也可以看出主办者高瞻远瞩、深切关注佛教命运的佛子拳拳之心!
这次举行的是这个系列研讨会的第一届,以时下人们最为关切的佛教电视弘法、网络发展和科技信息下的弘法调整为主题。从整体上说,我觉得这次会议开得还是成功的、也是圆满的。其成功和圆满之处,一是主题契合时宜,吸引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反应热烈,会间不时高潮兴起,亮点闪烁。二是探讨范围虽广,却有一定深度,尤其第二场发表的论文及其讨论,无论大陆学者还是台湾学者都很深入、很专业,搏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三是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平和、融洽的气氛,会场内外一切顺畅。
这次会议也有某些不足之处,会后也有一些反映,主要是说会议探讨的深度不够,也有跑题现象等。我个人觉得这次会议的探讨程度,客观地说有深有浅(其实说深说浅也有个别观点立场问题),浅的地方主要是客观因素较多,如电视弘法的议题,对大陆学者还是比较陌生的,而在台湾早就司空见惯,因而不可能谈得多深,所谈的有些内容对现场的观众也许有点过时感,这也是我们早就料到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各位学者的态度是认真的,也作出了真诚的努力。至于出现跑题现象,固然是发表人的问题,但也与主持人缺乏正面引导有关。总之,这些现象是任何学术会议都免不了的事,不必太在意。
这次对台湾当代佛教所作的考察,与我两年前来台湾时的印象作个比较,可以说如果上一次只见到了突兀起立的四大山头的话,那么这一次却见到了许许多多掩蔽在大山深处的峰峦迭嶂和盘桓其间的龙象狮子,着实让人感到“青山处处有人家”,我想他们才真正是台湾佛教的生命源泉!
这些并不起眼的小寺小庙、普普通通的法师居士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是在轰轰烈烈的建立人间佛教的大潮中,他们仍然坚守着佛教的出世精神和禅修传统,青灯黄卷、晨钟暮鼓,怡然修行自得。我想无论现代的佛教人间化也好、生活化也好、学术化也好,如果背离了出世解脱的佛陀本怀,那么这种佛教必定走向异化的道路。
二是在盛行盖大庙、壮山头,争胜一方的风气下,他们却深怀悲愿,超然名利之外,为佛教的根本利益默默地做着出家人最应该做的事。我想也许他们所做的并非什么大事,但一定是为众生、为有情的伟大事业。我想做名动一时的大事未必就是伟大,而做默默无闻的所谓小事未必不称得上伟大。
三是在时下各山竞起宝殿、广筑云刹的时候,他们正在努力建造另一座大厦——佛教的理论大厦,他们在苦苦地思考关系佛教前途命运的种种问题,他们在艰难地探索科技信息时代佛教理论的新架构和新的发展模式。我想建造一幢宏伟的高楼大厦并不是什么多难的事,有钱的人大都能办到,但是要建造一座理论的大厦就没那么容易,很难一蹴可几,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因而这种劳动更让人敬佩。
在这次为期一月的考察中,惠空法师和慈光寺的法师以及居士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谈的三点感想有不少就是来自于对他们的印象。这里尤其让人感触深的是一直陪同我们考察的惠空法师和几位法师、居士,在我们工作的时候他们照样工作,而我们休息的时候,他们却仍在工作着,回到寺院还要按时做功课,实在很辛苦!这里我对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再次表示深深地感谢!也要再次感谢慈光寺和文殊院以及禅净协会的其它法师和居士们!正是他们的辛苦和劳动使我们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考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