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是中国的五大传统宗教之一。慈悲为怀,众生平等,利乐有情,庄严国土,自利利他,是佛教的根本精神,也是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在我国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所在。
佛教于东汉自印度传入我国,延绵至今两千余年,虽经三武一宗劫难,但总是“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因为社会需要佛教的精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浩劫,佛教三宝难免其殃,改革开放后,佛教又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虽然这种恢复和发展的程度在各地是不平衡的。
台湾佛教源于大陆,虽然历史不长,但未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扰,因而获得迅速发展。台湾的高僧大德们在弘法利生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大推进了佛教人间化、大众化、现代化的进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大陆佛教两千余年的积淀是台湾佛教在现代化中取之不尽的资源,台湾佛教现代化的经验为大陆佛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面镜子。两岸佛教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必将带来两岸佛教发展的新的辉煌,为人心的净化、众生的利乐、社会的安定发挥独到的作用。
台湾慈光寺住持、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禅净协会理事惠空法师慈悲卓识,发大悲心,立大宏愿,以振兴大陆佛教、推进两岸佛教发展为己任;为此,惠空法师尽其有限的财力,多次邀请大陆高僧学者到台湾各地著名寺院、佛研所参观访问,多次组办两岸佛教研讨会。自1997年以来,短短几年中,先后举办三届两岸禅学研讨会、四届两岸僧伽教育交流、两届当代台湾佛教发展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两岸人士的高度称赞。
蒙惠空法师盛情,我有幸参加了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及两岸僧伽教育交流”和这次“第二届当代台湾佛教发展研讨会”(二○○○年四月十八日至三○日),获益良多,在此对惠空法师及具体操办会议的法师居士们表示心中的敬意与感谢!
这次“第二届当代台湾佛教发展研讨会”,以“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结构与艺术”为主题,与以前的几届研讨会一样,紧紧抓住了两岸佛教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正在恢复中的大陆佛教,正面临寺院的恢复、修整、重建、扩建和新建问题;迅速发展的台湾佛教也面临寺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问题。这次研讨会上,法师、学者对历史的和现代的各类寺院的建筑风格、内部结构及其功能进行的展示和分析,对于两岸行将进行的寺院建设,无疑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寺院的建筑是佛教三宝的载体,它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是服从于佛教三宝需要的。从理论上讲,它们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因此,佛教建筑既应有独具佛教魅力的、不同于其它宗教建筑的一般特征,亦即惠空法师所提出的“佛教场域论”,这是佛教建筑的共性;同时,各个寺院亦应有根据自身的修持理念、弘法利生的实际需要,以及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个性特征。要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佛教建筑应是什么样式和风格,只能说它不应是一味的仿古,也不是一味地标新,而是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融通、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创造性建筑实践中展现出来。
在这次会议前后,惠空法师安排我们大陆学者就各自研究的课题参访相关寺院、佛研所和高僧大德,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的接待,详细介绍情况、赠送书藉资料、毫不保留地回答我们的请益,使我们感到亲如一家,使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这里,再次对惠空法师及接待我们访问的高僧大德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