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当如慈航法师
2008年01月10日 10:57中关村在线论坛  【

慈航法师,是我国近现代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闽籍高僧,也是台湾佛教史上第一尊保持肉身不朽的菩萨。一生大力推广佛学,培育僧材,致力于弘法利生的教育工作;同时关心国事,支援抗日救国战争。其布教足迹不仅遍及海峡两岸与香港,更远播缅甸、南洋及印度。今年秋,闽台两省佛教界将偕手合作,护送慈航菩萨的圣像归宗福建泰宁大金湖祖庭。

慈航出身于山区耕读世家,曾读私塾7年,后因家庭变故而辍学谋生。18岁在福建泰宁大金湖出家时,他的文化程度只是粗识文字,比不上当今的小学毕业生。他毕生之所以能桃李满天下,并完成《慈航法师全集》120万言的巨著,全靠出家后刻苦补习、发奋攻读、潜心研究的结果。

受完大戒后,慈航在寺里任个小职事,慢慢积蓄了七八十块银元,放在衣钵包里。有一天,那名戒兄从山下庙里到山上造访,见面后,慈航因事出去转了一下。回来时,发现包中的银元只剩下二三十块。慈航思忖后没有声张,在戒兄临走时,又送给15块银元,指望戒兄能有所省悟,从此不再做此勾当。

1937年春,慈航在广州弘法。有一天,几个穿着花里胡哨的尼姑也来听讲。慈航早就听说广州的尼姑不守清规,于是穿插讲起佛门戒律,说到痛心处竟然声泪俱下。他的粤语译员也用一腔苦喉,呜呜咽咽地跟着他翻译,全场听众顿时痛哭流涕。慈航这出戏演得淋漓尽致,据说广州尼姑从此改邪归正,作风大变。

1943年春节前,在马来亚槟城菩提学院,一位华侨居士给了慈航一笔数目不小的供养。居士一走,他随即分给师生与员工,转眼间就一干二净。几天后,那位居士对慈航说:“我是特地来供养你的,你怎么能一下就分光了……“慈航笑眯眯答道:“你的盛情厚意我全接受了,不过,你把钱给了我,我就有支配权,我这是替你做功德啊!”

1946年,国内佛教界围绕僧装改革问题展开大辩论。慈航远在海外,对于改革僧装引发争论的来龙去脉并不十分清楚。他误以为是太虚大师主张把传统僧服改成近似俗服,于是写文竭力反对。太虚大师写信澄清误解。慈航当即将太虚大师的信札及自己的相关文字,一字不易地全在《中国佛学》上刊出,并刊登启事,宣布以后改名“可耻”,用以纪念太虚大师。果真,而后很长一段时间,慈航写文署名都用“可耻”,他的名片也印成“可耻”,并到处分发。

慈航讲课时神采飞扬,诙谐有趣。每当讲到兴起,边讲边唱,又演又做,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一次,他摇头晃脑地吟诵王之涣的《登鹳楼》,在唱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眼”时,为了凸现“更上一层楼”,竟然一脚踏上法座,不慎踩到袈裟下摆,“噼咝”一声撕破了。他笑哈哈地说:“衣裳破了不在乎,大家能‘更上一层楼’就好!”

   编辑: AEGIS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