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时代,官府断案的公堂里,官员的座位后上方悬挂有一面明镜,示意坐堂的官员明辨是非,对事实不歪曲不遮掩。现如今共和国的法庭上,法官座位的后上方,悬挂的是庄严的国徽,替代了高悬的明镜,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办案的人民法官的心中自有明镜高悬。
其实岂只是办案的法官需要明镜,对每一个人而言,要能正确认识自己周围真实的处境, 心中都需要有一面明镜。因为客观现实是世事变化无常,人间并无定法,要在这生生不息变化不断的大千世界,能有一个清醒,还真不容易。更多的时候,我们由于心中未能发挥理性的作用,因而只能与动物一样,本能地适应或响应外在世界的要求,对自己的处境缺乏清醒全面的认识。
那么如何发挥理性的智慧,在自己心中打造一面明镜呢?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佛教禅宗的一个故事。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要弟子们各自写一写自己修行的体会,谁的偈子道出佛法的大义,就确定为禅宗六祖。大弟子神秀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因被认为不及其师弟惠能的偈子“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更能道出佛法大义,而与禅宗六祖无缘,由其师弟惠能被定为禅宗。但我认为,对于我们凡夫俗子而言,神秀的“勤拂试”更能适用,它体现的是禅宗渐修的一面,渐修就是使自己理性的智慧逐渐发育成长。而惠能的偈子体现的是顿悟,它不是一般的常人所能企及的。
时时拂去欲望的尘埃,让心虚静下来,虚则空,空则明,人有了启明之知,则理性的智慧开始放光,心中自然会有明镜而至。作为办案的法官心中有了这样一面明镜,则可让法律真实最大程度地还原到客观真实。
最后,以宋代诗人黄庭坚赠剃头师傅的诗句“养性霜刀在,阅人清镜中”赠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