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佛法是心灵对话艺术 佛经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2012年05月14日 09:39
来源:《佛教文化》 作者:李音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佛教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其实践性的功能——以方便智慧度众生,它是在传法的过程中,以“心灵对话”的方式得以实现的。在浩瀚的佛教经典中,均有一个典型的表现特征——心灵对话,那是为众生答疑解惑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也是佛教独有的特色之一。

原始的经典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无数生动而精彩的心灵对话的案例,众多的佛弟子们因闻法而悟道,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后辈循着前辈们的心灵轨迹摸索前行,使得佛教的智慧得以延绵不断地在随顺众生的发展中代代相传。

心灵对话是最原始、最自然、最直接、最有效的启迪心智的交流方式,它的有效性表现为对真实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每个人的问题都带有独特的即时性的色彩,只有以方便智慧和真诚的心去面对,才能有效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从本质上说,佛法是无从限定的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知识。从文本记载的佛陀度化众生的方式方法来看,佛陀是最具有想象力的童话大王、大医王、哲学家、心理学家、天文学家……所谓的“有求必应”,主要体现在对五花八门高难度问题的精彩解答上。

然而,今天人们看到的佛法,仿佛失去了往昔的某种灵动的成分,人们已经习惯于将佛法定格化、模式化、知识化。像以往佛经中弟子们大胆地提问的景象不多见了,满堂灌的说法方式取代了心灵对话的自然模式。灵动的佛法被专家们剖析得越来越复杂。

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佛教心灵对话的特点,那就是在特定的氛围中,针对人们的现实的困惑,给予即兴性的解答。其实,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和交流方式而言,心灵对话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它已在许多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把佛教的心灵对话方式恰当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呢?我想,这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个与自身心态有关的认识问题。心灵对话的本质是讲道理,如果当事人缺乏真诚,不具备某种程度的同理心、慈悲心,任何形式的对话都难以奏效。

我等凡夫自然不具备佛陀那样的方便智慧,但却会面对与佛陀同样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听众心理需求及接受程度的差异性。佛经中,佛陀说法的示范效应非常具有启示性,仅从一个侧面看,我以为,当机性、相应性、意会性应成为必要的考量因素。

这样的表述或许显得过于抽象,我们不妨用具体的事例来予以说明。比如,人们在交谈中常常可以感受到许多语言文字之外的信息,一个表情、一种语调、一种姿态、一个眼神儿所传达出来的“内容”往往比语言本身更加丰富,更加真实。

再比如,一个内心傲慢,举止轻狂的人也会很专业地使用谦逊的语言向人“请教”,但明眼人可以敏感地从他的“话外音”感受到其看似请教,实则挑战的实质。若不能明智地应对,只按照其语言本身的问题进行应答,则必然会陷入其设定的圈套之中。

所谓“相应性”是指交流的双方要能通过自己的直觉,感受到对方的理解背景和接受程度,自己所讲说的内容或道理要能使对方大致理解,谈话才有意义,否则就成了各说各的了。心灵对话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交流达到有效的理解。

意会性的功能主要集中于理解那些尚难以用物理方式证明的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另类的思维通道。佛教中有“引指望月”和“执指为月”的比喻,稍有悟性的人一般都曾有过通过意会而得以理解的经历,但究竟是怎么明白的,则很难用语言说清楚。

掌握了这些基本特性后,会有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心灵对话”。比如,当一位自称是对佛教感兴趣的人向你请教时,你首先要能判断出其内在真实的心理动机,他可能只想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也可能想探试佛教的智慧,还可能是真想探讨佛教的信仰。

只有在判断大致准确时,你才能给出有效的回应。对只想大致了解佛教基本情况的人而言,你若使出浑身解数把你认为最究竟的佛教义理和盘托出,非得吓着人家不可。同理,如若人家问得较深刻时,你也得水涨船高般地给予相应的解答,这就是所谓的当机性。

有什么样的深度,就能问出什么样的问题,我所感受到的佛经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经文中总有人替我问出了自己想问却又没有能力提出的问题,而佛陀精妙的解答,又解开了我许多缠绕已久的心结,这令我在享受之余更是叹服不已。

如果我们听不懂,意会不到某部佛经中那些精彩的心灵对话的内容时,也不必懊丧,要坦然地接受自己,这只能说明它是目前状态的我尚“够不着”的,是与我暂时不相应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合理的心理预期,又能够增强自己继续努力修行的动力。

佛经是生活的“百科全书”,若能结合自己的现实困惑与心理需求,用心灵对话的视角去欣赏、感悟其中的义理,定会有助于人们最大限度地消除盲修瞎练和迷信偏执的心理误区,重要的不是人家说了什么,而是自己感悟到了什么……能够意会的善友们不妨一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佛法 心灵对话 艺术 佛经 生活百科全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