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以佛教出世精神 做入世事业 
2010年11月05日 09:18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 【打印共有评论0

二、以悲智双运的大菩提心为佛法的中心

说弘一法师是现代人间佛教的宣导者,还可以从其对佛法根本理念的现代阐释中得到具体说明。

印顺在《佛法是救世之光》一文中谈到,近代不少中国人士,看到天主教、基督教等都办有学校、医院、孤儿院、养老院等机构,而佛教却很少有,就以为佛教是消极的,不做有利社会的事业,对社会没有益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最多只能说:近代中国佛教徒不努力,不尽责,决不是佛教要我们不做。过去的中国佛教,也大抵办有慈善事业。现代的日本佛教徒,办大学、中学等很多,出家人也多有任大学与中学的校长与教授。慈善事业,也每由寺院僧众来主办。特别在锡兰、缅甸、暹罗的佛教徒,都能与教育保持密切的关系,兼办慈善事业。所以不能说佛教不能给与社会以实利,而只能说中国佛教徒应该自己觉得没有尽了佛弟子的责任,应该多从这方面努力,才会更合乎佛教救世的本意,使佛教发达起来。”因此,“佛教徒要使佛法发展,必须从布施入手,举办教育慈善救济等福利事业。” 

在这方面,弘一法师有切身的体会。他在《佛法十疑略释》中,特别针对社会批评佛教是消极的现象,鲜明地阐述“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甚至是以利他的大菩提心为中心的佛教观念。他说:“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一曰财施,二曰法施。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作种种慈善事业,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但不如他教仗外国慈善家之财力所经营者规模阔大耳。” 

不仅如此,弘一法师在阐述《佛法大意》时,特别强调了“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的观点,指出:大菩提心,就是利益众生之心。因此,信仰佛法的人,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这样才不愧为“佛教徒”这个名称。

三、“平等行慈、惠济贫病”的慈善实践

弘一法师虽然出家以后居无定所、衣食住行都非常简陋,身无长物,但是,他的大菩提心和悲智双运的现代佛法观念,使他非常重视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的慈善利他之行。

据胡宅梵的《记弘一法师之童年》所记,大师诞生于天津,本为富宦之家。父亲筱楼公在李叔同出生时已六十有八。筱楼公服膺明代王阳明之学,旁及禅宗,颇具工夫,而饮食起居,悉以《论语o乡党篇》为准则,从不怠慢。筱楼公到了晚年,“乐善好施,设义塾,创备济社,范围甚广,用人极多,专事抚恤贫寒孤寡,施舍衣食棺木。每届秋末冬初,遣人至各乡村,向贫苦之家探察情形,并计人口之多寡,酌施衣食。先给票据,至岁暮,凭票支付。又设存育所,每届冬季,收养乞丐,不使冻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年斥资千万计,而不少吝惜,津人咸颂之曰李善人” 。而弘一法师出生时,正值父亲的晚年。他幼承家教,耳闻目睹家人的慈善言行。这或许成为他后来出家弘扬大乘佛法、提倡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的早期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说:“惠济贫病此一件事,为法师生平最深切大愿,世人亦有未尽知,兹谨述所知一二如次。一,法师对信施绝不轻受,但遇有不能却者,则转赠苦学行人或贫病人,如量施舍,一文不留。二,遇所知贫病苦恼者,常为亲念大悲咒、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圣号,以求加被,并劝令苦恼者自念,常着奇效。三,公尝切盼温陵能建立一所药师寺,专供药师如来圣像,其意以为是如来因地所发十二大愿,对一般贫人病人,极有饶益,故愿此方人士为之。四,公生平最喜教人读诵受持《普贤行愿品》偈颂中之一四句偈:’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因此一四句对于贫病二者,有彻底解除之效力故。五,如近年上海刘传秋居士,以千金托莲舟法师由鼓浪屿辗转赠与法师,法师闻开元道粮奇缺,转赠开元买米供众。适某要人在座,即由某要人为作证明。于戏,法师一贫僧耳,破衲之外无长物,而惠济贫病之深心,则有如是,是所谓因于众生而起大悲,昔者我闻其语,今乃我见其人。” 

从叶青眼的文章中,我们不能不惊叹弘一法师在身无长物与分文的情况下,居然在慈善实践上做出了如此多的事迹。这本身就说明,做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慈善事业,并不在乎你是否有多大的经济能力,而主要在乎你是否有佛法的悲智双运的大菩提心。

四、结 语

一生最景仰弘一法师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一篇纪念弘一法师的文章中说:“我自己在少年时代曾提出’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个理想的形成当然不止一个原因,弘一法师替我写的《华严经》对我也是一种启发。佛终生说法,都是为救济众生。他正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的。入世事业在分工制下可以有多种,弘一法师从文化思想这个根本上着眼。他持律那样谨严,一生清风亮节会永远严顽立懦,为民族精神文化树立了丰碑。” 弘一法师提出佛法的中心就是发大菩提心而悲智双运,就是要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正是弘一法师现代人间佛教慈善观的根本精神之所在。

【头条】:拉萨小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通过初步验收

【观点】:何建明:以佛教出世精神 做入世事业

【两岸】:华人佛教独家对话星云大师:两岸佛教交流及人间佛教

【觉悟】:小和尚扫树叶 没办法预支的明日烦恼

【影音】:明焋法师讲金刚经第五讲

【图片】:莫高窟:伟大的艺术宫殿(上)

【朝圣】:佛门札记——拉卜楞的节日

【众生】:朱毅:一个用灵魂写经的人

【一日禅】:不要遇到困难就认为世间很悲哀

【素食】:动物的深情与苦痛和人类无异

【禅茶一味】:千年美传 普陀山“佛茶”

【心灵物语】:水到绝境是飞瀑

【慈善】:河北佛教慈善功德会等一行到邯郸广平县扶贫

【佛艺】:璀璨夺目的尼泊尔造像艺术(上)

【佛教常识】:佛教中都有哪些节日?

【法讯】:福建石室禅院水陆法会首日举行十五大士瑜伽焰口法会

【书店】:18毫米海南沉香黑油格手珠

【读书连载】:灿烂:语言要像阳光 花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何建明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