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是在2005年以后。在此前后,中国的很多媒体以很大的力度宣传介绍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成为热门名词。但是,人们并不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指的对象及其概念、范围和具体内容。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今年的6月12日,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0项,再加147项扩展项目。通过这两批名录,大家才大体上知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和范围。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否遗产自不待言。在国务院公布的6批2000多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佛教的遗址、建筑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全国各级博物馆收藏、展出的文物中,佛教文物占了很大的比例,有佛像、经卷、绘画、法器等。若干年来,国家的有关主管部门通过不同方式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对佛教及其相关的文物进行了有效的保护。而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不少是与佛教有关的,但在总体上所占比例不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解,似乎是要通过评审才能证明某个项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甚者,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看作是政绩的体现。其实,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并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以及相关的实物,都应当看作是文化遗产,其涉及的方面是广泛的,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有一些得到了传承发展,有一些被弘扬光大,但也有不少却因为社会的进步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濒临灭绝。
中国从2003年正式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到2005年正式转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实施的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突破。中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四级名录为基础来进行,这个四级名录体系由国家、省、市、县的名录来构成。2005开始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是从2007年3月开始,到6月底结束。在申报文件中,已经作了明确要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首先必须是省级名录,省、市的名录也是这样申报。因此,去年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达到4000多项,再加上市级、县级的名录,数量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