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高僧一行十多人来到昆明市官渡区,准备以少林寺治寺理念和管理模式对昆明妙湛寺、法定寺、观音寺和土主庙4所古寺庙进行为期20年的托管。此举或许能给没落的官渡寺庙注入新的活力,据报道政府斥巨资重新修缮这四座寺庙,希望能够作为旅游开发利用,修好之后却面临寺庙里没有僧人的尴尬。
我不是信男善女,每当碰到一个自称有宗教信仰的人,却总是心怀敬意。在我眼里,一个有信仰的人至少比没有信仰的人更善良。少林寺进驻昆明后,或许我周围善良的人会呈几何数增长,罪恶也将在信仰的力量面前经受洗礼,从这个角度说,政府从少林寺请僧人接管官渡寺庙是好事。
现在,媒体纷纷评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人物,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位列其中,这的确是名至实归。释永信是个与时俱进的改革者,他的富有和先进理念打破了“贫僧”、“苦行僧”这些我对和尚形象的陈旧看法。这次少林寺在昆明展开史无前例的“连锁店”,从而开拓了寺院管理的全新模式——托管经营。托管经营是指出资者或其代表在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以契约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将企业的法人财产权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另一家法人或自然人经营。
在有的人看来,寺庙理应是杜绝铜臭味的一方净土,可是少林寺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市场化的浪潮中,不免引发争议。“出世”与“入世”、“信仰”与“市场”之间是否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呢?或许我们能把少林寺比作贩卖“救赎”的企业,说明社会转轨过程中,种种在过去定位为“出世”的神圣事业、公共财产,由信仰之圣域回归市场的可能性与合理性。释永信曾经针对少林寺运作模式商业化给出解释:“少林寺应有企业观念,要给社会提供一种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只有坚持这个理念,少林寺才能更好地生存。”西方研究宗教的学者也提出,宗教就是为了提供信仰这种产品。
少林寺入世后“贩卖信仰产品”的营销策略,看似更容易在人的灵魂深处普遍植入精神信仰和宗教情怀,不因商业化行为模式的亵渎而瓦解。伦理对世俗生活中人的逐利行为趋向于宽容。既“出世”又“入世”,“圣事”与“俗事”的结合,哲学上看似矛盾的关系成了寺庙基本的处世态度。少林寺所在地开封政府作为既得利益者,对少林寺的商业化趋势也持赞许态度,乃至对释永信视为明星企业家加以物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