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宗教已经从“有形宗教”——即以教会制度为基础的体制化信仰——转向以个人虔信为基础的“无形宗教”形态的信仰。有一种观点认为:以“后现代”为特征的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个人自主性生存”,个人自主性是制度式教会宗教急剧衰落的重要原因,这似乎可以证明我们所处的世界将越来越不具备“宗教性”。但是如果从另一方面分析,正因为信仰越来越表现为“个人自主性”,目前人们追求的是“非体制的信仰”,这样的信仰将侧重于个体经验,那么随着教会宗教没落,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无形宗教”的兴起。
现代宗教的发展也表明,信仰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宗教活力的表现——多种多样的宗教选择也给人们提供了表达他们各自兴趣和不同个性的表现形式。正因为那些建制性“教会宗教”提供的超越性神圣世界与日常的社会规范秩序已经越来越疏远、隔离,故有形的、体制性的宗教的影响力将越来越低。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宗教本身的观念和价值变得不重要了,而是说,在这种“多元宗教观”的冲击下,各个宗教间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和选择,单一性质的宗教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
既然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已从“有形宗教”即以教会为基础的“制度化信仰”转为以“无形宗教”为基础的个人虔信,那么首先要解决一个疑虑:“无形宗(佛)教”论是否主张宗(佛)教在现代社会已经无足轻重甚至于没有什么存在价值了?事实却是:单就大陆佛教而言,当今的佛教信众对佛教(寺院、道场、僧团、法会等相关建制)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而教会总是滞后于这些需求。
诚然,在历史上,教会佛教一直是佛教重要法事和宗门修行的召集人和指导者,但鉴于目前大陆佛教与修行相关的活动没有很好地开展(教会活动更多地表现为功利性的宗教仪式),教会的力量有日渐削弱的趋势。在可见的将来,中国佛教信仰出现更多的是小型的社区俱乐部形式的社团组织。其组织形式将越来越小型化,不太可能出现超级的“宗教巨无霸”。这事实上就形成了所谓“虚拟宗教社区”。目前中国大陆以在家居士为主的佛教修行团体的大量出现,也印证了上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