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烦恼即菩提”
2008年10月06日 09:31《音声海》2007年第6期  【
相关标签

“烦恼与菩提,皆是一心,本无自生, 能转烦恼为菩提, 即是转识成智义。”这是禅宗的主旨,也是禅宗的最高境界了。

《金刚经》有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执著妄念,烦恼即是菩提。就好像六祖听完童子在念叨的无相偈后,言下开悟,识自本心,即见本性。很快得到师傅的印证。至于说,“烦恼即菩提”,在现实生活中具体有何意义。

坛经中,六祖慧能将这句话做了衍申: “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菩提是觉醒、开悟、智慧的意想;烦恼是迷惑、愚昧、困扰的意思。悟了是菩提,迷中是烦恼。烦恼和菩提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心的作用。如果心中有分别、执着、计较的念头,就是烦恼;反之,虽然心仍然照常活动,照样起作用,但是没有自私自利的分别、执着与计较的念头,就是智慧。

多数人因为执迷不悟,才出现了烦恼、困惑等等,各式各样不好的心情。其实这些都未曾离开自心的感受,不知不觉之中就出现烦恼。有时现之于色,有时藏之于心,有时候,无明一动,什么也不知了。无明一作怪,就糊涂了。所以烦恼是障道的因缘,修道的绊脚石。话又说回来,不能没有烦恼,为什么?因为“烦恼即菩提”。俗话说的好: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入转,人不转心转。”若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变成烦恼。譬如菩提是水,烦恼是冰,水就是冰,冰就是水,水冰同体,没有什么两样。寒时,水结成冰;热时,冰化为水。换言之,有烦恼时,水结为冰;无烦恼时,冰化为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正如《维摩诘所说经》称道之“一切烦恼为如来手中” 。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能教   编辑: spr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