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一个论题,对于佛弟子而言,其实具有十分激励的作用。历来的佛教行者,会兴发起度众的心行,往往来自于对真理深刻的证悟,油然生起与众生同体之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于是自然而然地,就要去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而一切关乎众生的社会行为,都是以此内证作为前导,才能有着更为超越,更为洒脱,也更为坚定的作为。
就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夜睹明星初成正觉的那一剎那,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便注定了佛弟子当生生世世以众生的慧命为念。佛弟子们一切度众利他的心行,都根植在这个石破天惊的证悟上,因为深切了知,众生与佛都具同等的生命本质:“含摄、映照、清净、无碍…”,是在与众生这同体无别的证悟里,佛陀发大誓愿,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于是有了往后四十九年间孜孜不倦的说法,而佛弟子的社会责任,是从佛陀成道的那一刻起,就沛然地展开了。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为偿多劫愿,浩荡赴前程。”当佛弟子从缘起的深观中体证空性,看到众生本是如梦如幻,但却执着实有,妄受生死,于是“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生起大悲,广度有情,而不疲厌,一切所作,皆能随作随扫,展现三轮体空的智慧。
在佛世时代的声闻弟子们,就已然充分承接了佛陀那种与众生同体无别的胸怀,而坚定勇敢的展开弘法布教的愿行。世尊鼓励成就圣果的弟子们各个独行,弘化一方。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即深入到民风暴戾,打骂成习的乡邦,以他深厚的信心,无量的慈悲与智慧,终于调服了他们凶暴的民风。而目犍连尊者更是为法忘躯,在弘化的过程中,终至被外道砸成了肉酱。圣弟子们大无畏的精神,若非缘自于他们深刻的内证,与对众生光明的本质具足坚定的信心,实难至此。
历来的祖师大德们,譬如玄奘三藏、太虚大师等,无惧艰险,为苦难世间,举大法幢、击大法鼓的种种示现,为后人最好的榜样,我们所学习的,也就是这种“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情怀。现在的社会,因物欲泛滥、人心迷失,这样的佛教情怀,正是现代佛子最急切的发心。从过去到现代,乃至未来,佛子的责任,都是建立在为众生与为正法的努力上。
整个大乘经典的流布,更是将此精神发挥到了极处,而且,已经超越了单向渡化利导的心行,在普贤行愿品里明白标举:“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而在六度万行中,更因众生的种种磨练,才能真正圆满六波罗蜜。于是一个一心想成就道业的佛子,投入世间,贡献社会,也就成为必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