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佛教造像艺术的典范——云冈石窟

2011年04月20日 09:05
来源:《文史参考》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云冈石窟群(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西风瘦马)

云冈石窟的释迦牟尼佛坐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西风瘦马)

从北京西行350公里,就到达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大同。早在1600年前,这里曾是中国历史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的都城,从大兴安岭南下的鲜卑族拓跋氏在这里定都近一个世纪。出大同城西约半小时的车程后,一处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矗立着一座平缓的山丘,苍白的砂岩石壁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山顶土黄色的古堡和烽火台告诉来者,这里也曾是硝烟弥漫的边镇重地。

“云冈”之名源自山上高耸入云的山岗,而石窟起初是佛教信徒们坐禅修行的场所,窟内的佛像是修行时的观想物,而后来民间的造像则成为祈福、求愿的一种功德行为。

云冈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都是源自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产物。不同于其他两者的是,云冈石窟工程集中在北魏一朝开凿,历时半个多世纪,用工匠百万余人,全部为石雕,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后精心打造的一处皇家佛教圣地。而莫高窟以壁画、泥塑为主,历朝都有营造,工程断续几百年。龙门石窟则是北魏从大同迁都洛阳后才开凿的,受云冈影响较大。所以云冈石窟在艺术性和地域上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留存至今的石窟东西长约1公里,编号洞窟45个,附洞207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米,最小的仅2厘米,总雕刻面积约2万平方米。

石窟创始人——昙曜

云冈石窟第16到20窟前,一块巨石立在宽阔的广场边,石上刻有北大教授宿白题写的“昙曜五窟”四个大字。这五个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洞窟,主像高度都在13米以上,身躯高大、气势雄伟,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个皇帝,因为是由一位叫昙曜的和尚主持开凿的,所以也叫昙曜五窟。

昙曜是一位神秘的高僧,少年出家,人们对他的身世知之甚少,生卒年份都没有详细记载,只知道北魏太武帝灭凉前,昙曜就在北凉弘法,后由凉州(甘肃武威)被掠到平城(山西大同)。太武帝灭佛时,其他僧人都还回世俗,而他逃匿于民间,不改变信仰。太武帝的长子恭宗拓跋晃亲自劝说多次,他才不得已停止念经,但法服法器仍不离身,人们听到这件事情,都叹服和敬重他。信仰坚定的昙曜期待着佛光普照的那一天来临。不久,恭宗拓跋晃的长子,也就是太武帝的孙子文成帝继位,他推崇礼仪,恢复佛法。文成帝复法的第二年(453年),昙曜就受命从中山(河北定县)到京城(大同),在路上正遇文成皇帝出行,皇帝所乘车驾的马匹上前衔住昙曜的衣服,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马匹认识善人的缘故。皇帝因为这事把昙曜奉为师傅。昙曜借机向皇帝建议:在京城西面的武州山,开凿山崖石壁,建造石窟五所,里面各镌刻一大佛像。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昙曜五窟”。

昙曜不仅是石窟的主创者,还是寺院的管理者和佛法弘扬者。

昙曜与印度来的僧人一起译出佛经14部,云冈成了当时继长安、洛阳之后又一大译经之地,有些佛经内容直接体现在云冈的一些洞窟雕刻中。

昙曜,这位为佛教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在云冈守候了多少年,高龄多少,也不知他生活在哪个地方,安葬于何处。

相关链接:

凝固的信仰:中国石窟解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佛教造像 造像艺术 云冈石窟 三大石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