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中外的云居寺,寺以经贵。被称为房山石经的石刻佛教经籍,自隋大业年间由静琬和尚创刻,历经唐、辽、金、元、明,绵续达千载。计刻佛经一千一百二十二部、三千五百七十二卷。被人们称颂为“国之重宝”、“北京的敦煌”。
云居寺石经板(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房山石经知多少?经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整理,查明云居寺现存石经共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块。但房山石经远不止这个数目,历来许多石经残片流散在外,或被盗窃,甚至流失国外。如唐刻《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四百七十五卷残石一方,不知何时流入日本,为松本三郎所藏。我国旅顺博物馆亦藏有一些石经残片,其中贞观八年静琬题记的后半部,就存放在那里。关于石经的破环损失,在文献上也有记载,据清末金石学者叶昌帜著的《语石》云:“厂肆往拓者,日携一、二残石至都,视之皆隋唐经也,恐毁失者已不少矣。”另外,尚有不少石经仍藏入山穴,埋入沃野。据有关文献记载,不仅山上还有藏经洞尚未发现,而房山区附近马鞍山、京西卢沟河东垠也还藏有石经。这些疑点,待调查挖掘后,终会大白天下。云居寺石经经版大小不一,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大型者长二百五十公分,宽六十公分;中型者长一百六十公分,宽六十二公分;小型者长七十六公分,宽四十六公分。藏经绝大多数为小型经版。
“锲而不舍历千年,石经宝藏冠人间”。佛教兴于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南北朝时佛教更为盛行,凿窟造像,建塔筑寺,僧侣急剧增多。佛教石经也应运而生,首创于北齐时代,分布在山西、山东等地。但佛教在我国历史上也屡遭变故。第一次是北魏太武帝,下诏尽诛境内沙门,焚烧寺院经像,佛史称为“魏武之厄”。北周武帝亦行其法,佛史称为“周武之厄”。经过两次“法难”,许多手写经卷都化为灰烬,而北齐时唐邕在河北省武安县响堂山所刻《维摩诘经》、《胜鬘经》等几部大乘经典由于石刻而安然无恙。这给佛教徒石刻佛经以很大启发。隋统一天下后,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佛教又复兴起来。房山石经创始人静琬和尚是北齐南岳慧思大师的弟子,承师“发愿刻石藏,閟封岩壑中”(《帝京景物略》)的遗愿,于隋大业中来到幽州,发现白带山麓,重峦叠嶂,风光秀丽,“状若天竺”,又加此处盛产石料,有手艺娴熟的工匠,故“发心造石经藏之,以备法灭(唐初唐临著《冥报记》)静琬在“小西天”刻经二十余载,于唐贞观十三年去世,当时经版洞满七室,其弟子玄导承师志,续其功而续刻之。
云居寺石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房山石经的刻经事业到了晚唐,渐趋式微,至五代战乱而中断。值得庆幸的是石经由于僧人和佛教徒的保护,在战火中得以留存。据辽应历十五年(965)王正撰《千人邑会碑》载:“寺主谦讽和尚……同德经营,协力唱和,结一千人之社,合一千人之心……无贫富先后,贵贱老少,施有定例,纳有常期……故寺不坏于平地,经不坠于东峰。”“东峰”即指藏经的石经山。
辽初,北方契丹贵族取得了包括房山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之后,国势日渐强大,不久建立了辽国,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并提倡佛教,房山刻经事业亦随之复兴。辽太平七年(1027)地方官韩绍芳从政之暇游石经山,取出经牌,验名对数并奏请辽圣宗,复兴刻经事业。其后兴宗、道宗继续刻造,至辽大安八年(1092)共刻造《大般若经》八十卷,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完成了四大部,并续刻了一些小部头经。至此,山上石洞藏经已满,以后再刻经版便藏埋于寺内地穴中。根据石经的经末题记及有关碑记的记载分析推测,辽、金两代曾先后进行过三次瘗埋。第一次是天庆八年沙门善锐,穿地为穴,瘗藏经版,并建石塔,刻文标记,知经所在。这个穴就位于现在地穴的北部,主要瘗埋通理大师的刻经和后来寿昌乾统年间(1095—1110)续刻的一些经;第二次是金天会年间(1123—1137)瘗埋了山西圣州保宁寺玄英俗弟子史君庆等所刻二十七经,由于容纳不下,便在原穴南端又开一穴,于天眷三年(1140)瘗入。在这以后金代大定、明昌之间(1161—1199)又刻了许多大、小乘经,再一次启开地穴将经版埋入,这是第三次所瘗藏的经版。此后,则从未被发掘过。
元、明时期所刻经版不多。今日雷音洞左侧第六洞所藏经版,乃是明末一些在京做官的南方居士在北京石灯庵刻造的几十部小经版。随经版存放的有明末书法家董其昌写的“宝藏”一石,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
从房山石经经末题记可以了解到,千余载的刻经事业不仅得到帝王和地方长官的支持,同时还有广大信徒和社会团体的赞助。仅以商业行会为例,就有:米行、布行、绢行、肉行、生铁行、炭行、磨行、染行、油行、果子行、椒笋行、五熟行、帛行、锦行、幞头行、靴行等不下三十多种行会。在保护石经中,外国僧侣也曾做贡献。据贾志道撰《重修华严堂经本记》载,元代高丽比丘慧月于至正元年(1341)夏朝礼五台山,路经房山,访石经山华严堂,“悯其石户摧圮,经本残缺……惜其将来浸泯静琬之功”,募缘重修,补刻五块石经。
本世纪初叶,云居寺以其庄严的庙宇殿堂和秀美的风光,一度成为当时一些驻外使馆的渡假游览处。使人痛惜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寺院的主体建筑及压经塔毁于日本侵略军炮火。但是石经却未受毁坏,幸运地保存下来。
房山石经是我国古代遗存的金石文物伟大宝藏,其价值,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评价。在金石书法、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同时又是校斟历代木刻藏经字句脱误的最好版本。它也反映了我国自隋唐以后各个时代石刻艺术的成就。
【头条】:刘长乐获颁“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大奖 弘扬中华文化
作者:颜景河 编辑: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