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峙在山西省浑源县境内的北岳恒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著名海内外的道教圣地。但是建在北距浑源县城4公里、地处恒山入口处金龙峡峭壁上的悬空寺,却是闻名遐迩的佛门古刹,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空寺上接危崖,下临险谷,倚山为基,就岩起室,结构巧妙,造型奇特,明攀暗附,虚实相尘,悬空而建,饶富险趣,故名“悬空寺”。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即公元六世纪,金、明、清历代屡经重建或修葺,在明、清两代达到极盛期,今存建筑多为这一时期的遗构。
浑源悬空寺(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寺院的总体布局以释迦殿、雷音殿、三佛殿、五佛殿、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三教殿、三宫殿、太乙殿、关帝殿、纯阳宫、钟鼓二楼等组合穿插而成,40余座殿堂楼阁均是在绝壁上凿洞插梁、开石立柱构建。殿堂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危梯盘旋,楼殿叠架,碧瓦朱甍,巍峨壮丽。悬空寺的总体建造布局即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亦有异于山地庙宇的依山就势、高下叠置,而是巧借力学原理附崖而建,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回转曲折,穿插多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建筑施工之难度可想而知。登楼府视,如临深渊;下谷仰望,悬若长虹;隔岸远眺,但见重楼飞挂,画廊腾空,似壁上悬物而飘逸欲飞,俨然仙山琼阁。诚如明代王湛初诗云:“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
寺宇依岩壁背西面东,呈南北走向多层次横向布列,参差叠置,变化微妙,形体组合与空间对比显得既错落有致,亦井然有序,山门在寺院南端。拾级而上,入寺门,穿暗廊,抵院内,南北各有危楼对峙,既是钟、鼓楼,又是门楼。院西依崖建面阔四间进深一间双层双檐平顶楼阁一座。东面就岩起墙,形成一处长不足10米,宽仅及3米的狭长院落。自院北钟楼内攀梯而上,可入三佛殿、太乙殿、关帝殿等殿堂。三座大殿顶部南北两侧分别建观音、地藏、伽蓝诸殿,均就岩入龛,单檐歇山,平面呈方形。钟楼以北悬崖峭壁上起面阔三间、三面出廊、三层三檐歇山顶楼阁两座,南、北高下相望,中隔断崖,以栈道相连,分别为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三教殿、观音殿、五佛殿。这两座摩天高楼于峭壁之上开凿洞窍,半插飞梁,下以不及碗口粗细之木柱支撑,柱脚插入岩缝,既无础石,亦无钉锲,令人更觉凌空欲飞,如悬似挂。这些建筑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建筑规模却不小,高低有序,形式多样,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岔脊,梁架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整个建筑于对称之中有变化,分散里面有聚联,窟中有楼,楼内有窟,半窟半殿,窟殿相连,曲折回环,虚实结合,疏密有致,构思奇妙。登游过程中攀悬,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跨飞栈,忽上忽下,忽梯忽洞,忽廊忽径,如入迷宫。
浑源悬空寺(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寺内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近80尊,其中大多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三佛殿内的脱沙像置于须弥座上,褒衣博带,结跏趺坐,面相丰满,神态安详,飞龙背光尤为精美。三教殿内佛、道、儒三教之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共居一室,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三教合流的反映,颇耐人寻味。
悬空寺为北岳恒山十八景之冠,历代骚人墨客多有题咏,均镌刻在悬崖峭壁上,供游人欣赏观瞻。1990年,国家文物局拔专款对悬空寺进行大规模加固和维修,使这一座国内罕见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的古刹得以再现当年的风彩。1991年,恒山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人依现存于大同华严寺内的清代拓片将日久风化消失百余年相传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书“壮观”二字重新镌刻在寺下峭壁上,令游客大饱眼福。
作者:狄之铭 编辑: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