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金刚宝座塔,源于印度佛陀伽耶,是供奉密教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之塔。其特点是在须弥座上置有中间一个大塔,四隅四个小塔,且在座上往往浮雕着五佛坐骑的图像。我国现存最古的金刚宝座塔,除了山西省朔州崇福寺的北魏千佛石塔和五台山南禅寺的唐代石塔上都雕有金刚宝座塔外,最早的应是五台山圆照寺塔院中的室哩沙哩塔。室哩沙哩,全名室哩沙哩卜得罗,为尼泊尔的著名高僧。永乐十二年(1414)来到中国,觐谒了明成祖后,居于海印寺。永乐十五年(1417),奉命游礼五台山,住在普宁寺。还京后,授予“僧录阐教”,居于能仁寺。永乐二十二年(1424),仁宗加授“圆觉妙应慈慧普济辅国光范弘教灌顶大善大国师”之号。宣德元年(1426),复诏入京,广宣秘密。事后,辞上归山,但宣宗不许,忽于正月示寂。宣宗念其一生不慕名利,戒行弥笃,弘法度人数千,深受朝野僧俗敬佩,“御祭火化,敕分舍利为二”,一塔于北京香山,建寺曰“真觉”;一塔于五台山普宁寺基,建寺曰“圆照”,塔曰“室哩沙哩”。此塔造型奇特,座为石砌方形基台,长12.2米,宽10.5米,高23米。塔基中央为一特别高大的覆钵式的砖塔,高达17余米。基台四隅各建一座覆钵式的小砖塔,形成了一个金刚宝座式的塔。大塔塔座为回字形的双层束腰须弥座,敦厚高大,装饰华丽,稳如泰山。上置上粗下细的瓮形覆钵,上为下粗上细的九级相轮和装饰精致、悬以风铎的华盖,上为一座覆钵式的小塔刹顶。其余四隅的小塔,形制一样,塔座为四角束腰须弥座,塔身为上粗下细的瓮形覆钵,塔刹由九级相轮和华盖、宝珠构成。五塔都是砖砌,通身均为白色。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银光闪烁。锃亮耀眼。该塔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比北京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早39年,亦高1.2米;且和印度佛陀伽耶的金刚宝座塔相似。座子较低,四隅小塔甚小,中央一塔硕大。相反,它却不同于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塔座特别高大,中央一塔略微高于其它四塔,更不是密檐式的塔身。所以说,圆照寺这座室哩沙哩塔更具有印度金刚宝座塔的特色,是中印文化交流的标志,也是中尼友谊的象征,还是我国最早最高的金刚宝座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七、造像塔,是塔身上雕造着佛菩萨等像之塔。我国现存最古的造像塔是山西省长治县师庄乡羊头山清化寺中,造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的一座5米高的石塔。该塔塔座犹似伏羊,形体肥壮,头尾清晰。塔身方形,四面雕刻佛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形象生动逼真,体态端庄秀丽,为南北朝时期的雕刻艺术风格。塔刹为一四波水式的塔檐,与塔身相接处呈水平状,顶部坡面平缓,檐部就势雕刻勾滴,造型古朴,结构简洁,雕技娴熟,为国内罕见,故为奇塔。无独有偶,五台山佛光寺天宝四年(745)造的无垢净光塔也是一座造像塔。它为我们研究盛唐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和塔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八、球形塔,是从亭阁式塔发展变化来的,其特点是塔身为圆球形状,但塔檐少有圆形的。这种形制之塔,国内尚存很少,据说福建泉州开元寺内有一座高约4米的球形石塔,但其建造年代无考。而五台山显通寺藏珍楼中则保存着明代的三座水晶塔,均为六角塔座,球形塔身,三层宝珠塔刹。其中大者,塔刹上还置有仰月,塔高0.1米。另外两座小塔,仅高0.05米,为山西、我国现存古塔中最小水晶塔。
九、莲花塔,是塔身上雕有莲花或莲瓣之塔。在五台山显通寺藏珍楼中,就保存着一座由一块砖雕刻而成的明代莲花塔。它通身砖雕,莲瓣构成,外观犹似一座莲瓣组成的花塔,故名莲花塔,是一件国内罕见的文物。
十、钟形塔,即是塔身如钟形状之塔。据圆仁《行记》卷3说,武则天在中台顶曾造了两座无层级、无相轮,其体似覆钟,平面圆形,周长4抱许,并高8尺许的铁塔。这是我国最古的钟形铁塔,可惜早毁。现在五台山显通寺藏珍楼中。还保存着一座钟形铜塔。该塔基为一圈覆莲瓣组成的圆形基台,上为圆形的二层束腰莲座,承托着钟似的塔身,塔身下端刻有两圈细纹,中间饰有两条腰带。腰带的上下方都有细小的一圈宝珠。塔脖上置一亚字形如四出轩的须弥座,座的上层雕铸着14个半圆形的莲瓣作为刹座,承托着十三天刹身。上置圆形华盖和束腰莲座,座的下层为覆莲瓣,上层为双层仰莲瓣。仰莲瓣托着一个圆锥形的宝珠。通身铜铸,形似钟,刹身的相轮下大上小,具有元代喇嘛塔的显著特征。造型别致,构图新颖,铸造精细,雕镂细腻,是五台山元代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是罕见的一座钟形铜塔。
十一、棱锥形塔,是一种塔身为棱锥形状,且无层级、无相轮、无宝盖之塔。五台县石咀乡射虎川台麓寺山门前就有一座这种形制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其塔座为砖砌六角须弥座,上置钢筋水泥作的六棱锥形的塔身,上既无层级,也无相轮,又无塔身、塔刹之分,表面光滑平整,仅仅刻有聂云臻元帅的题词:“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纪念英勇抗战死难烈士。”塔高9米,巍峨雄壮,直指苍穹,浩气长存,万代流芳。(未完待续)
相关连接:
作者:肖雨 编辑: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