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塔宝刹(二)
2010年07月16日 09:15《佛教文化》2009年第1期 】 【打印共有评论0

塔之形制

塔之形制,是指塔身的结构式样和艺术造型的规制而言。依此来划分塔的种类,古今中外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花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过街塔、塔门、伞塔、五轮塔、相轮塔、多宝塔、瑜衹塔、宝箧印经塔、九顶塔、阙式塔、圆筒塔、瓶形塔、钟形塔、幢式塔、球形塔、高台列塔和组合式塔及塔林等等。就五台山来看有下列类型之塔:

五台山镇海寺章嘉活佛塔(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一、楼阁式塔,其特点是楼层间距大,每层都有门、窗、斗栱等,塔檐有挑出、瓦垅等,一般为空心,有楼梯,可以登临远眺。关于楼阁式塔的渊源,《三国志》卷49《刘繇传》第4载;笮融(?—195), 东汉末年丹阳人,字伟明,以好施闻名乡里。他笃信佛教,“大起浮图祠,以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这是我国文献中民间建寺造像最早的记载,也是我国楼阁式木塔的萌芽。至于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塔,除山西省云冈石窟中造于和平初年的第一、二窟的方形塔柱(这是由印度石窟中的支提发展来的)上浮雕的五层楼阁式小塔外,就是山西朔州城内崇福寺的千佛石塔。该塔造于北魏天安元年(466),是一座九层实心楼阁式塔。而五台山最早的楼阁式塔是建于唐建中三年(782)的南禅寺石塔。该塔在五台山南禅寺大佛殿中。塔基为四角三层束腰须弥座。塔座方形,边长26厘米。上为五层楼阁式塔身。第一层四角有4个圆形的亭阁式小塔作为角柱,四面浮雕佛传故事,第二层正面中间,浮雕佛像1尊,两侧雕像4尊。第三层至第五层的各面,都浮雕佛像3尊。每层塔檐都雕出斗栱、出擔和筒瓦。塔刹由七重相轮和宝珠构成。塔质青石,通高51厘米,是一座四角五层楼阁式的石塔。但其第一层四角的4个亭阁式小塔与主塔又构成了一个中间大塔、四隅小塔的金刚宝座形式,故也称它为金刚宝座塔。它设计新颖,结构奇巧,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具有北魏石塔的遗风,可与崇福寺千佛石塔媲美,是唐代楼阁式佛塔中的精品,也是金刚宝座塔的雏形。

二、密檐式塔,其特点是塔身的第一层颇高,二层以上层距逐渐缩小,塔檐密接;二层以上不设门窗,或有也为虛设或小孔;多为实心,不能登临,间或设有楼梯,也不宜眺望。我国现在最古的密檐式塔是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造于北魏正光元年(520),是一座十二角十五层密檐式砖塔。山西省最早的密檐式塔是长子县慈林山法兴寺前院的两座唐造的八角三层密檐式的石塔,而五台山最早的密檐式塔是佛日圆明舍利塔。该塔坐落在五台山杨柏峪村东100米处的灵峰寺遗址上,是一座八角五层密檐式砖塔。塔身实心,高约20余米。塔座为砖砌八角束腰须弥座,束腰部分的转角处以八大金刚作倚柱,肩扛着这座浑雄高大的砖塔。第一层比较高大,正面有精雕细刻的两扇门,上面悬挂方匾一块。刻有“古州和尚舍利宝塔”的塔名。另有两面雕刻蒙文,其余五面也刻有比较小的两扇门。第二层每面雕有佛像2尊,三至五层每面雕有佛像l尊。都是结跏趺坐,作说法印。塔檐均是仿木构的砖雕普柏枋、阑额,承托着斗栱、椽、飞、钩滴、瓦垅和翘起的檐脊。塔檐平面由下而上逐渐内收,檐间间距逐层递减,呈密擔之状。塔顶为八角攒尖顶,上置一宝珠。雕刻细致华丽,形状优美大方,是一座造于元初的仿木构砖塔。佛日圆明(1202—1257),即海云大士,俗姓宋。名印简,山西岚谷宁远人,是元代著名禅师,为临济十六世,曾任元初僧统,深受元初诸帝优渥,有“寂照英悟大师”、“称心自在行”、“光天镇国大士”、“佛日圆明大师”等号。晚年,居五台山华严寺,弘扬临济宗旨,护持台山佛教,所以在他于蒙宪宗七年(1257)圆寂后,于梵仙山南建塔纪祀。

三、亭阁式塔,其特点是台基上建单层亭子,单层塔檐,上面冠以塔刹。我国现存较早的亭阁式塔是山西省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造于北齐天宝七年(556)的四角单层亭阁式的燃灯石塔。而五台山最早的亭阁式塔是佛光寺东山坡上的北魂祖师塔。它比童子寺的燃灯塔还早。该塔是一座六角单层亭阁式塔,高约5米。塔门西向,用砖叠涩挑砌,门呈长方形上置一梯形,结构简洁,古朴大方,塔心室也为方形,室顶为叠涩砖砌的六角攒尖顶。没有任何装饰。粗犷稳重,朴实美观。

四、花塔,其特点是塔身上半部装饰着莲瓣或密布着佛龛、佛菩萨、天王力士和动植飞潜等图像,看去犹是一束巨大的鲜花,故名。我国现存最古的花塔是河北正定县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的广惠寺花塔,山西省最早的花塔是解脱禅师塔。该塔在佛光寺西北二里的塔坪上,建于唐长庆四年(824)。该塔塔座低矮,为片石砌成的方形台座。座上收涩二层,上起方形塔身,边长3.95米。正面开有上呈半圆形的券门,并有曲带作装饰。塔内上部为叠涩藻井。塔身上是九层叠涩塔檐,檐上还饰以仰莲和山花焦叶。上置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台两层,并以砖拼刻出巨大莲瓣五重塔檐。檐上又置方形小塔塔刹。全塔通身砖砌,约高10米。塔身古朴无华,上部塔檐莲瓣围绕,看去犹如花束一样,当是宋、辽、金花塔的先驱,而五台山典型的花塔是杲公和尚预修之塔,它在佛光寺西北的塔坪上,解脱禅师塔之西侧,是一座亭阁式的砖砌花塔。塔的下部是一个六角双层束腰须弥座,座的束腰以下已毀。塔身也呈六角形,上面以仿木构的普柏枋和阑额承托着砖雕三抄斗栱,补间一朵,檐头覆盖板瓦。瓦上又盖板砖一层,反叠涩成六波水平台,台上置一硕大的五层八瓣莲花花束,至顶以反叠涩砖收作塔刹。刹顶原来可能是砖石宝珠,可惜已毁。塔身正面有一刻石,上书“杲公唯识戒师和尚预修之塔”。侧面嵌一塔铭,有“泰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建”的题记。泰和五年(1205),距今已有800年了,塔还保存尚好,清晰可辩。通身砖砌,高约5米。塔檐浑厚,花束颇大,线条流畅,表面整洁,塔顶犹似一朵盛开的莲花,给人以清心悦目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覆钵式塔,亦名喇嘛塔、藏式塔,是从印度、尼泊尔传入我国。早在唐宋时即有此塔,元以后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内地而大量出现。其特点是塔身为一半圆形覆钵,置于高大的须弥座上,钵上是一高大的塔刹。我国现存最早的覆钵式塔是五台山的志远和尚灵塔。它在佛光寺东山坡上,建于唐会昌四年(844)。该塔砖砌,下为一个相当高大的八角须弥座,上面塔身为圆形覆钵,覆钵四面各开一个栱圆形的假门,门颊和上额用石砌筑。门额上为半圆形的“门头墙”。刹座为一扁平的须弥座,刹身、刹顶已毁,估计是一个砖砌的宝瓶、宝珠等形状。塔高5米,形制奇特,独具匠心,是我国现存的覆钵式墓塔中最早的实物,也是现存的唐代古塔中的孤例,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重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肖雨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