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绘画
2009年11月23日 09:30《现代佛学》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些壁画的内容,为了宣扬佛教,表现的题材是佛经经变故事,凈土变相以及佛菩萨像等。唐代佛画内容,较之过去更丰富,色彩也比较绚烂,表现的境界也更扩大。唐代最流行的是佛教净土宗,因此净土变相在壁画中表现得最多,约占228壁。其它经变如观经变相、药师凈土变相、报恩经变相等,也往往采用凈土变相作为其主要的部分。

在凈土变相中,把极乐世界装饰得非常美丽,其中有七宝楼台,香花伎乐,莲池树鸟,表现出无尽的美景。用富丽的物质现象,去描绘观想法门境界。其中表现了乐观美满的生活,表现了音乐舞蹈,香花美果,享受的欲望,与出世苦行禁欲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所绘画的佛、菩萨、诸天、力士等,都是美丽与健康的化身,对于美和健康的赞赏,这和唐代的社会生活,人民的爱好是完全一致的。唐代的佛画中,并且点缀着许多人间社会生活小景,乐观、明朗、富有情趣,这些佛画可以说与世俗的情感愿望相结合。因此它深入到一般社会中,滋生在群众的心灵中,佛教艺术,得到了民间的拥护,为此后开拓了广大的园地,在中国绘画中,也扩大了它的影响。

社会既有这样的要求,艺术家也都热心于佛画的制作。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自吴曹不兴、晋顾恺之戴逵、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北齐曹仲达、隋郑法士、杨契丹、唐阎立本、阎立德、吴道子、周昉、卢楞迦之流,及近代侯翼、朱繇、张图、武宗元、王瓘、高益、高文进、王霭、孙梦卿、王道真、李用及李象坤、蜀高道兴、孙位、孙知微、范琼、勾龙爽、石恪、金水石城、张元蒲、师训、江南曹仲元、陶守正、王齐翰、顾德谦之伦,无不以佛道为功,岂非释梵庄严,真仙显化,有以见雄才之浩博,尽学志之精深者乎。”观于这一段记载,有许多名画家从事这个工作,可知佛道宗教画,已经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并且自隋唐以来,佛画更多的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技法,逐渐与印度传来的风格相远,表现了中国艺术家的智慧和独具的作风。

到这时中国佛画不仅在形象上创造了多方面的优秀而完整的典范,在内容上也通过一些故事性的情节,表达了生活中的欢乐与希望,爱情与苦难,表达了极大的忍耐、镇静、牺牲、斗争的种种精神生活。例如在维摩诘经变中,以热烈的辩论,去追求真理,在降魔变中,以坚定的力量,去镇服邪念,在劳度叉斗圣变中,以种种斗争,克服了敌人等等,艺术家以丰富的想象力,把很难表达的情感,给鲜明而深刻的表达出来,这在佛画艺术中,绘成了不少宝贵的名作。

唐代的佛教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可以说达到一个高潮;唐以后的佛画虽仍然继续演变,但气魄的宏大,与构图的复杂,已不敌唐时。在敦煌壁画中,宋代的洞窟壁画,已显得黯然减色,不似唐画的重彩鲜明。而且故事性的内容也较少,佛像多是依据一律的粉本,殊少变化。其在民间艺术中,仍然保持着佛画的传统,惟其生动活泼的技法,较之唐代,似已衰落。画院画家与文人画家,趋向于山水花鸟的发展,重心已不在佛画方面。至水墨画派兴起,佛像、菩萨像、罗汉像虽仍有画家去创作,但已在笔墨韵味上要求有特出的表现,与唐代及其以前的佛画也面目不同。此与北宋以来的禅宗盛行,不无关系。宋以后元明清时代,中国与尼泊尔佛教艺术,发生了关系。佛像的画法,由西藏传来,又有变化,遂开近代佛画的一个新的阶段。

佛教对于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影响,以唐代为最深。鲁迅先生对于唐代的佛画,有两句卓见,他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中说:“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这对于唐代佛画的色彩与线条,都有很深的理解,它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也就在这里,这是我们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学者,应该对这一部分宝贵的遗产,加以好好研究的。

【头条】:“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论坛上海玉佛寺召开

【观点】:对话世博学者论坛:觉醒法师

【禅茶一味】:茶联:一杯春露暂留客  

【素食】:柠檬健康又美味的各种功能

【觉悟】:见月律师——举心动念 无不是修行

【一日禅】:曲折和弯路是常态 是人生的另一条途径

【众生】:陈星:让佛歌充满天地 让爱充满人间

【心灵物语】:做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朝圣】:佛教名山:弥勒菩萨道场雪窦山

【图片】:音乐剧《弘一法师》上海首演

【图片】:“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论坛上海玉佛寺召开

【书店】:生命从何而来?健康生命从何处开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常任侠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