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禅修心钥》:误生天界的比丘

2013年04月23日 09:13
来源:《禅修心钥》 作者:班迪达尊者

摘自:班迪达尊者 著 《禅修心钥》 海南出版社 2013年4月

阅读提示本书是蜚声国际的大师班迪达尊者依循佛陀的教义、缅甸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的传统,将纯正的毗婆舍那(内观)实修操作技巧,正确且精确地介绍、奉献给热爱禅修的人。此书着重于实际修行的操作方法,热忱于出世间法的修行者们,阅读此书将收益匪浅。至于尚未禅修的人,阅读此书也会增加对禅修的了解,并培养起兴趣。

误生天界的比丘

从前,佛陀住在舍卫城附近的祇树给孤独园时,一位天人与千名随从,在凌晨时分从天界来拜访佛陀。尽管天人的光明照耀整个祇园,这位天人却心烦意乱,他向佛陀顶礼后,便恸哭道:“哦!佛陀!天界真是嘈杂啊!充满天人们的喧闹。对我来说,他们看起来就像饿鬼,在自己的土地上作乐,待在这种地方让我惊慌失措,请告诉我如何离开那里。”这番话由天人说出来十分奇怪,天界的居民,优雅且喜好音乐,一点也不像生活在痛苦中的饿鬼。据说某些饿鬼有巨大的腹部与如针孔般的嘴,因此他们时时感到饥饿。

佛陀以神通力观察天人的过去,知道他不久前是位修行者,虽年纪轻轻却对佛陀的教导深具信心,于是出家为比丘。他在老师座下修学五年,熟悉戒律与僧团生活,能独自禅修后,便到森林中隐居修行。由于他极想成为阿罗汉,便发奋修行,他尽全力禅修,几近废寝忘食。哎!他失去了健康,胃胀气造成如刀割般的疼痛。尽管如此,他仍全心全意修行。疼痛不断加剧,直到有一天,他在行禅时断送了性命。

这位比丘立刻投生在三十三天。他仿佛从梦中醒来,他身着金色华服,站在耀眼夺目的宫殿门前。天宫内有一千位天人,盛装等待他的来临,他是他们的主人。他们很高兴看到他出现在门前,兴高采烈地大声欢呼,并奏乐迎接他。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投生天界,他以为所有的天人只是来向他致敬的信众罢了。这位新的天人垂下目光,庄严地拉起金色衣裳的一角,盖住肩头。天人们看到这个动作,知道他的状态便大叫道:“现在你在天界,现在不是禅修时间,而是嬉戏作乐的时刻。来吧!我们来跳舞!”

他几乎听不见,因为他在练习根律仪。最后,有几位天人走进宫殿拿出一面长镜。这位新的天人吓呆了,看到自己不再是个比丘,整个天界没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禅修,他被困住了。在惊慌之中,他想:“当我出家时,唯一的希望是获得究竟解脱——证得阿罗汉果位。我好像是位拳击手,参加比赛希望获得金牌,结果却得到一棵甘蓝菜。”

这位天人甚至害怕跨进宫殿内,他知道自己的心无法长久对抗这些远超过人间的欲乐。他突然想到,身为天人便有能力拜访正在人间教化的佛陀,这个念头让他振作起来。他想:“我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得天上的财富,而遇到佛陀的机会是非常稀有的。”他毫不犹豫地快速离去,身旁伴随着一千位随从。

在祇树给孤独园找到佛陀后,这位天人向佛陀寻求协助。佛陀被他修行的诚心所感动,给他以下指导:“哦,天人!你走过的路是笔直的,会引领你到达安全、没有烦恼的皈依处。你会搭乘一辆完全寂静的马车,心精进与身精进是其两轮,惭愧是靠背,正念是环绕马车的装甲,正见是车夫。不论男女,只要拥有这样的马车,只要驾驶得当,都会证得涅槃。”

欢乐不断有什么不对?

这个比丘天人的故事出自《相应部》,你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何有人会抱怨投生在天界呢?”毕竟,天界有无休止的宴会,那里的天人都有美好而长寿的身体,充满欢乐。也许不必等到死后往生天界,其实在地球上就有如天界了,例如,美国是个物质充裕的国家,在那里可以获得许多欲乐,你可以看到人们沉溺及陶醉在奢华与欢乐中。问问自已,这些人会致力于寻求真理吗?他们真的快乐吗?

当这位天人身为比丘时,他对佛陀的教导有无比的信心,相信最大的快乐来自修习佛法后的解脱。为了寻求这种超越感官的快乐,他舍弃世间的享乐,献身为比丘。他热切地想成为阿罗汉,却因过度努力而早逝。他突然发现自己回到出发点——他被要努力舍离的欲乐所围绕。你能了解他失望的感觉吗?

事实上,死亡并不新奇,死亡只是心的转移,在死心与结生心之间没有中介的心。此外,天人的投生是没有痛苦的。这位比丘在前一世,修行无有懈怠,所以他会抱怨天界的嘈杂,也就不令人意外。如果你曾深入修行,便会知道声音有时会令人烦躁与痛苦,不论是突然的爆炸或连续的炮轰。想象在禅坐时,你刚到达一个平静的境地,而电话铃声响起,你整个钟头的定就丧失了。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经验,便可以了解修行者将天人比喻为饿鬼的强烈情绪。当电话铃声响起时,我很想知道你会骂出什么话,即使那是一通朋友的来电。

在巴利经典中有个双关语。天人对佛陀诉说,发现自己身处以美丽著称、名为欢乐园的天界时,却将之改为愚痴园,愚痴园是一个在心中制造混乱与迷妄的地方。

舍离的方法

从修行者的观点而言,你当然知道欲乐会令人分心,也许你的目标与这位比丘不同,并不想成为阿罗汉。不论你期待的禅修结果是什么,都一定会重视禅修带来的定与轻安,要达成这些目标,某种程度的舍离是必要的。每次我们坐下来禅修,即使是一小时,便放下了一小时的欲乐与娱乐;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解脱了——心追逐乐受后所感到的苦。如果参加长时间的密集禅修,便舍离了家、所爱的人与我们的娱乐,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会发现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这位比丘天人虽然抱怨天堂的情况,但并非瞧不起天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对自己未达成目标感到失望。这就如你获得一个工作,希望赚一千元,你努力工作,但一天结束了,工作并未完成,只得到五十元。这让你非常失望,你并不轻视五十元,而是因为没有达成目标。这位比丘也是如此,他气自己,并将自己比作赢得甘蓝菜而非金牌的拳击手。天人们都了解他,他丝毫不觉得受到侮辱。事实上,他们很感兴趣地跟他一同到人间,他们也能从佛陀的教导中受益。

如果你以法为依归,不论身在何处,即使是天界,你对禅修的兴趣仍会持续。否则,很快会被欢乐所淹没,而这将是你追寻佛法历程的终点。

安住于修行

让我们来探讨这位禅修者如何安住于修行。在他进入森林禅修前,他花了五年的时间依止一位老师,并与其他比丘共住在僧团中。他服侍老师,接受禅修指导,且持戒清净。他在每年三个月的雨安居期间禅坐,之后参加传统的羯摩,在羯摩中,每位比丘以慈悲心来讨论他人的过失,因此人人都能改正自己的缺失。

对身为比丘的我们而言,此人的背景深具意义。所有的修行者都应该像他一样,致力于了解持戒的方法,直到持戒清净,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因为我们在此世间共住,必须学习以利他和慈爱的方式来沟通。至于禅修,在圆满所有阶段的观智之前,我们都需要依赖一位值得信赖而有能力的禅师。

辨别必要的与多余的

这位比丘有许多美德:专心致力于佛法,致力于了解真理,对他而言,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他仔细分辨必要的与多余的,避免外在的活动,尽可能把时间花在保持正念上。

对所有的人而言,限定自己的职责是有益的,如此才有更多的时间禅修。做不到时,可以想想母牛的故事。如你所知,牛永远忙着用力咀嚼牧草,它们整天都在吃。当母牛有只活蹦乱跳又顽皮的小牛,如果它只顾吃草,不关心小牛,那么,小牛必定会走失并惹来麻烦;如果它忽略自己的需要,只看守小牛,那就得整晚都吃草了。因此,母牛一边注意小牛,一边吃草。有工作要做的修行者应仿效它,一面做事,同时修行佛法,确保心不会跑得太远。

我们知道这位比丘是位勤奋的修行者,在他醒着时,总是尽力保持正念,正如佛陀允许比丘睡四小时——整个中夜的时间。然而强烈的解脱心使他把床搁置一旁,甚至废寝忘食,而以精进修行来满足自己。我不建议你废寝忘食,只希望你了解他致力于修行的程度。根据佛陀的教导,在密集禅修期间,如果禅修者可以应付得来,睡四小时是合理的。在日常生活中则需要更多的睡眠,但在床上躺太久是无益的。

至于食物,应吃到饱足为止,如此才有足够的力气从事日常活动与禅修,但不要吃太多,以免因饱胀而昏昏欲睡。这位比丘的故事指出吃的必要,为了健康,至少要吃足够的食物。一个在禅修或在开示过程中过世的人,可视之为在战役中阵亡的英雄。这位比丘在行禅中,被身体中风界的尖刀所袭击,而在天界中醒来。如果你在禅修中死亡,也可能如此,即使你还未证悟。

即使投生善处,你也会希望有条逃生的路线,通往完全的解脱与安稳处。在比丘投生天界为天人时,因担心自己会产生欲望而感到恐惧,他知道即使只是跨进宫殿大门,戒行就会逐渐丧失。证悟仍是他的优先选择,为此,必须保持戒行圆满,于是他逃到祇园,向佛陀说出自己的问题。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比丘 禅修 天人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