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禅解》:心经中蕴藏的大智慧
摘自:净慧法师 著 《心经禅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2月
阅读提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的总纲,也是佛法的总纲。佛法没有叫我们做什么别的事情,就只要求做这一点点事情。但是,往往这一点点事做一辈子也做不好。 |
第二讲 照见五蕴皆空 超越自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是《心经》的第一段,也是《心经》的总纲、提纲。这一段文字,是我们修行的大法门,总的纲领。《心经》的核心内容,就在这一句当中,就在这一段经文上。这一段经文,开宗明义就是三种般若具足,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都在这一段话中完整地体现出来。这段话的语言文字就是“文字般若”;这段话具体内容的落实,就是“观照般若”;由观照而达到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证“实相般若”。这段话全是功夫的话,全是见地的话,既有见地又有功夫。
所以,我们修行的人要很好地体会这段话的内容。这段经文对于指导修行、生活,排除各种违缘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观自在菩萨”是能修能证的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所修所证的法。这段话,每一个字都非常地重要,我们在体会的时候,在念诵的时候,千万不能轻轻地划过,要深入地去体会这段话的三个意思。“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一个意思,“照见五蕴皆空”是一个意思,“度一切苦厄”是一个意思。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般若见,是见地。“照见五蕴皆空”,是功夫。“度一切苦厄”,就是结果。深般若就是甚深般若,甚深智慧,大智慧。深般若不是拿来谈论的,是要具体地去行,去实践,也就是要孜孜不倦地按照般若的要求,住在般若的境界当中。
“照见五蕴皆空”,一切的力量都在这句话上。“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件事聚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生命体,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凡夫有染污的五蕴,圣贤有清净的五蕴。我们的生命是什么呢?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指的色法,指物质世界;受、想、行、识是心法,指精神世界。一个色字把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所构成的物质世界,人体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色、声、香、味、触、法等感觉对象,全部包罗无遗。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在一个“色”字当中。色,是指物质世界;受、想、行是心理活动,属于心所;识,则是我们精神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就是我们的心,属于心王。“照见”就是用深般若的力量,观照的力量,突破这五蕴的障碍。“空”有突破、超越、转变的意思,不是要消灭五蕴,而是要突破五蕴的障碍。因为即使开了悟,成了佛还有五蕴,只是超越了,突破了。突破了什么东西呢?突破了迷惑。“空”在这个地方就是突破的意思,超越的意思。超越了迷失的境界,进入到觉悟的境界,所以能够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不是指某一个苦厄。一切苦厄度尽,就是二障——烦恼障、所知障断尽,二执——人我执、法我执破尽,证得大涅槃,那才可以称得上是度尽一切苦厄,彻底地超越了。
“照见五蕴皆空”这个功夫,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一点一滴地去做,一直做到成佛,金刚后心那一刻,彻底地转变,那才算是度尽一切苦厄了。我们在念诵这段经文的时候,要全身心地去体会它,把整个生命都融入到超越的境界当中,我们的功夫就能够逐步地相应。
这里的“观自在菩萨”既是观世音菩萨,也可以指所有修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人。修这种菩萨道的人,都是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是观世音另外的一种翻译,是“观世音而得自在”的省略。观世音观的是什么呢?观察世间一切呼喊救苦救难的声音。在我们这个世界,有无数的人在呼喊观世音菩萨。呼喊观世音菩萨做什么呢?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时时刻刻为我们苦难的众生作舟航,作导师,作梯子,作桥梁。作得彻底了,圆满了,也就得了大自在。换句话来说,只有达到观自在,才能观世音而救世间的一切苦难。我们学佛的人,都要发菩提心、大悲心、平等心,那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精神。观世音菩萨能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就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发了大菩提心,要救度一切众生。观世音菩萨是我们学佛法,修佛道的榜样。
我们不要坐着等观世音菩萨来救度苦难,要自己行动起来,自己解决自己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必要性。菩萨能帮助我们,但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只有自己行动起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呢?五蕴不空。五蕴不空就有烦恼。我们坐在这里,五蕴空不了,热起来怕热,冷起来怕冷,肚子饿了想吃,吃饱了又难受。这些仅仅是一点小的痛苦,那些更深层的痛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更苦不堪言。民间有句俗话叫“人人有本难念的经”,那本经是什么经呢?用苦水写成的经。所以,我们都要学观自在菩萨,照破五蕴,度尽一切苦厄。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修持圆满,成就了一切智慧功德的那一时刻。这个“时”是动态的,是进行式,而不是终止式,永远在往前走。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时没有停止的时候,这个时是与时俱进的时。因为修菩萨道,是“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能够发起这样的大心来,五蕴不空而自空。为什么呢?你不超越烦恼的境界,不超越迷失的境界,要发起这个心,要做这么伟大的事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发大心,立大志,行大行,就得大果。“照见”就是观照,“五蕴”就是刚才讲到的色、受、想、行、识。
我们要特别用心地去理解这个“空”字,要很好地体会。空是突破、超越、发展、转变的意思,而不是空无的空,不是消灭一个东西,而是不断地超越。这个“空”字可以说是妙义无穷。学佛法,能够把这个“空”字搞明白,就能行菩萨道。搞不明白,你永远发不起心来,永远是消极的,永远是看到一切东西都讨厌。
这个“空”与儒家经典《易经》的“易”有相仿佛的地方。“易”者生生不息,“空”亦如是。假设一切都不空,这个世界满满当当的,这个禅堂里一点缝隙都没有,我们还怎么进得来呢?所以,要很好地理解这个“空”。不超越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发展;不超越迷惑就开不了悟,不突破迷惑就成不了佛。
“照见五蕴皆空”,不是空一蕴、两蕴,而是五蕴全部都要超越。“蕴”有聚合、集聚的意思,也就是说,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永远是不可分离的,只有物质和精神处在一个和谐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之下,万事万物的生存和发展才有可能。“蕴”字还有遮蔽的意思。由于有蕴,本有的智慧光明显现不出来,只有彻底地超越,才能度尽一切苦厄。
佛菩萨和历代祖师讲了许多的道理,有许多的书。现在还在无休止地出书,喋喋不休地讲话,讲什么呢,就讲这四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这一件事。把这个道理弄明白了,朝如是,夕如是地做下去,一切苦厄自然得度。一切苦厄度尽,就是涅槃境界。涅槃者,烦恼永熄,一切烦恼之火熄灭了,我们这颗心不会再像在滚油中熬煎一样。我们这颗心在没有开悟之前,在迷惑当中,就像在滚油中煎熬,所以叫热恼。烦恼是热恼,烦字有个火的部首,恼字有个心的部首,火在烧心,多么痛苦啊。希望我们每一位,在读这本《心经》的时候,对每一个字都不要放过,深刻地去体会。
记住这件事:色、受、想、行、识五蕴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内容,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修行就是要从这个地方下手。
1
2
|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