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养生》:养生术之修心养生篇
摘自:任修瑾 著《佛教养生之道》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8年3月
阅读提示:养生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谈到养生人们会想到道家的养生功法,想到《皇帝内经》等等,实际上佛教也有着养生之法。佛教养生包括修心、修性、居食养生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具体做法,本书则将各部分加以归纳做了相对系统的介绍。 |
修心养生
佛教与道教一样,十分讲究炼心修性,但是与道教又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禁欲”和“来世幸福”上。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各人修行的深浅而决定其所达到境界的高低。只有当“无量烦恼悉除灭已,佛便现前”。佛教中的“佛”,是指具有大智慧且心身自在的人,也是佛教徒修证的最终目标。
佛教认为,“人性本净”,因此,“万法在自性”。在世界面前,众生之本原心性是平等的。
“譬如雨水,不从无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要炼好心修好性,就必须放下一切而不离一切。如唐代净觉禅师说的:
“真如妙体,不离生死之中;圣道玄微,还在色身之内。色身清净,寄住烦恼之间;生死性起,权住涅槃之处。故知众生与佛性,本来共同。以水况冰,体何有异?冰由质碍,喻众生之系缚;水性通灵,等佛性之圆净。”
在这里,净觉禅师要人们像冰释成水一样,挣脱“质”的障碍,以求得“心净”、“圆净”,让心性清净,以证佛道。
佛门高僧慧能发展了前世的炼心修性理论,提出了“心修”学说,即“我心即佛”。他说:“我心自有佛,……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佛心见者,只汝自心”。这与庄子的“心斋”是同工异曲的。为了达到“我心即佛”的炼心修性境界,他进一步提出:
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去,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佛教崇尚“善”,这点与道教的思想观念是一致的。“善”是炼心修性的根本。慧能大师提出:
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
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慧能大师不但在理论上阐述了炼心修性,还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内调心性,外敬他人。这是难能可贵的。佛教认为将“心”与“性”修好了,就能得“道”成“佛”,从而健康长寿,大智大慧。
1
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