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骑行雪域进阶级:听神仙的爱情故事

2012年07月17日 07:48
来源:西藏旅游杂志 作者:雷冰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骑行拉萨“进阶级”

在适应性锻炼结束后,接下来,迎着拉萨的春风,我们将骑行拉萨的经典线路--拉萨东线,从市区到达孜,整条路线都与安静柔美的拉萨河并行。这条线路在难度、行程和体力消耗方面都比市内游略有提升,在越过市内“一档”起步的“入门级”之后,接下来将享受的是“三档”慢拉风。当然所见的风景也会越来越拉风。

东线副本(图片来源:西藏旅游杂志 摄影:雷冰、张鹰、茜珞、任西)

起了一个大早,从拉萨大桥出发,沿着繁华的江苏路一直向西行驶。这是闹市区地段,来自西藏各个地区的生意人和小摊贩都在此聚集,自行车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在拉萨市区内骑车久了,我自然也练就一身不凡的“闪让躲避”功夫,时刻准备着避闪“不期而遇”的行人。其实拉萨的自行车道非常宽阔,但在闹市区的车道早已被大大小小的汽车所占领,彻底沦为停车道。我们的自行车只能见缝插针地在狭小的缝隙里穿梭。

人少路宽对我们来说是吉兆,大约十几分钟后,我们脱离了吵闹的街市,大家深吸一口气,将先前的紧张情绪通通抛诸脑后。内心的“引擎”终于开始点火,启动,加速……一路向东,离开闹市,远离喧嚣,我们开始车轮上的“隐居生活”。阳光照耀着金黄的白杨树,我踩动踏板的频率越来越快,两旁的房屋从我身旁飞速闪过,身体好像脱离地心引力,被车辙载着飞翔,自由飘荡。风在我耳边呻吟,好像在悄悄地对我述说着什么,一定是关于放纵的自由。大路笔直向前,风灌满我们的衣服,鼓囊囊的后背里竟然伸出一双翅膀,我们就是愤怒的小鸟,飞奔在寻梦的路上。

原来车轮上也可以展开一段隐居生活,缓慢掠过身旁的是金色的阳光,裹着树叶的斑斓,洒在骑行的路上闪烁出一片金光。此时,汪峰的《春天里》从耳机里蹦哒出来,一米阳光,一辆自行车,有没有那把破木吉他,我都可以率性走天涯。逃离闹市喧嚣的我,将自己交付于这段旅程,任缓慢滚动的车轮,载我去享受那短暂的隐居生涯。

车头上的码表停止跳动,我们“撞”上了一个丁字路口。刹车、顿足、举目前望。眼前一片开阔的视野,蓝天白云下一条蓝色的玉带在眼前蜿蜒而过。我们情不自禁地靠近岸边行驶,清澈的河水潺潺流过,偶尔几只水鸟在河面滑翔,阳光洒在河面上,像打碎的玉石发出星星点点的光芒。

路遇“天使”——翻越纳金山

沿路的高山(图片来源:西藏旅游杂志 摄影:雷冰、张鹰、茜珞、任西)

拐过丁字路口,我们驶上202省道。蓝色的拉萨河陪伴着蜿蜒曲折的公路静静地流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依然披着银装,眼前的天地就像一幅美丽的素描画,干净、俊朗。我们走走停停,尽情地欣赏美丽的风景,这不只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解放,把心交付世界,任由万物将其洗涤。

不知不觉中骑了十多公里,原来的平坦大道开始出现缓坡。难道我们要到纳金山了吗?来时曾听当地人提起过这个地方,纳金山是拉萨前往达孜路上需要翻越的唯一一座大山,海拔4200多米。从山脚下到垭口只有三四公里的路程,海拔却要上升四五百米,难度可想而之。

看着道路缠绕着山体盘旋而上,大家心里有点犯怵。但是走到这里也没有回头的道理呀!其中几位同伴一开始就铆足劲儿,打算将自行车推上垭口。开始我还严重鄙视这种吊车尾的行为,但是几分钟之后,我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阵营里。想一鼓作气地骑上这座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刚刚上行百来米,双腿就开始发胀,蹬脚踏板的力气也越来越弱,速度比推快不了多少,索性推着车走还轻松些。就这样,一路上半推半骑地前行,虽然只有三四公里的路程,我们都感觉比前面的好几十公里平路还长。因为没有吃午饭的缘故,体力也开始透支,尽管挂满风马旗的垭口就在眼前,可对我来说却好像相隔千里。大家迈着虚弱的步伐,撑着自行车一步步往前挪。

几经辛苦,大家终于到达垭口,插在山顶的海拔4800米的标识牌立刻让我清醒,一个小小的标识牌,对我来说却是巨大的奖励。我意识到,我的辛苦是可以找到慰藉的,我的付出已然不仅是完成一段路途,它是一种自我肯定,当我坐在办公室,总为一遍又一遍地无为劳动而严重怀疑自己时,我没有想到一段路途能让我敬畏自己,包括我的脉搏和心跳,都是值得敬畏的。

可是,体力上的不支让我瘫倒在地上,眼前一片模糊。怪只怪我们没有十足的骑行经验,在没有口粮的准备下就勇敢上路了。同伴们也坐在一旁气喘吁吁。隐隐约约听到由远及近的自行车链转动声,“有人!太好了!”我欣喜若狂。从薄雾的背后淡淡地透出两个人的身影,各自介绍后发现,这两位竟也是骑行达孜的朋友,只是方向和我们相反。俗话说骑行路上皆兄弟,见我们这副狼狈样,他们很仗义地从包里掏出压缩饼干给我们吃。一刹那,我顿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是什么精神呀!是雪中送炭呀!这两位是人么?不是呀,是天使呀!

撑一支时间的长蒿在“金色池塘”里放歌——金色池塘

漂亮的池塘(图片来源:西藏旅游杂志 摄影:雷冰、张鹰、茜珞、任西)

挥别两位“天使”兄弟,我们开始一段轻松的行程。有上坡就必定会有下坡,穿过垭口,一段疯狂的发夹弯把我们引向山下。幸好先前“天使”兄弟曾提醒过我们,下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路上处处暗藏杀机,沥青的路面表面平坦实际上有很多凹凸处,肉眼很难辨认,下行的自行车如果快速经过很容易飞出去。因此,我们一直压抑着放纵的心情,捏着刹车缓缓行至山脚下。

拉萨河又回到我们身边,向着达孜的方向继续前行。途经扎耶巴寺的路牌来到一个三岔路口,顺着指示的方向望去,一座寺庙在山间若隐若现,甚是壮观。可是15公里的上坡让我们有心无力。这比刚刚翻过的纳金山难度更大。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我们还是放弃了去这座寺庙,带着遗憾和不甘挥泪前行。

离达孜不远了。“金色池塘就在前面!”一位同伴突然叫喊起来。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的时候,脑中浮现出一片金灿灿的湖中仙境的画面。金色池塘应该在秋季才能完美地展现出它的韵味,而现在是初春呀!

脑子里正在胡思乱想,我们已经闯进了一片斑斓的林海。初见嫩绿枝条的树木,与蓝天白云、碧绿湖水融为一幅宁静的油画,有着凡高笔下的张扬,也有着莫奈画作中焕发的一种非凡的能量和生命力。将自己放逐到景色如画的树林里,极目四望,眼花缭乱:红色绿色黄色相映成趣,远处湿地上的野鸭在浅滩嬉水,近处清澈见底的池塘里鱼儿成群嬉戏,动静相织,甚是热闹。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金色池塘”。置身其中,它的美就近在身旁,而幸福就在这一刻降临,在我们挑战自己的极限之后,来到这里,享受这里的宁静、安详以及各种生物的惺惺相惜。

只想此时的时光,慢些再慢些,让我们撑一支时间的长蒿,向青草更深处慢游,满载一船星辉,在“金色池塘”里放歌。

倾听佛祖的召唤——达孜大桥

离达孜还有两公里……一公里……900米……GPS上不断刷新着我们与达孜的距离。精疲力竭的我们越临近越激动。原来饿得咕咕直叫的胃,已经没有力气叫唤,此刻大家的心情一致--恨不得马上找家饭馆,狠狠地填满已经干瘪的 “五脏庙”。

终于和达孜只有百米之遥,突然眼前闪出一条金色的铁索吊桥横跨在拉萨河上。“达孜大桥”四个红色大字赫然刻在巨大的柱子上。拉萨河水从桥下奔腾而过。这是一座十分破旧的大桥,桥面用钢板铺成,相当简陋,车辙碾过桥面,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大桥在风中轻轻地晃荡。经历多年风雨的吊桥正在逐步老去,所以这里只允许小型汽车经过。两边钢索上挂满了经幡,这是藏民族的风俗。他们认为飘扬的经幡是对佛祖虔诚的祈祷,桥过得越多,自己就会越有福气,每当走过一座桥梁,都要挂上经幡祈祷平安。阵阵微风吹过,这些迎风飘扬的经幡仿佛是在为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送上祝福,祈祷平安。

曾经听人说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达孜大桥上往拉萨方向望,会看到布达拉宫金顶上散发出的耀眼光芒。它就像佛祖的召唤,告诉前往朝圣的人们,圣地就要到了。是的,达孜到了,圣地就在不远处。

贡塘寺供奉神仙之间的爱情——终点之后的余温

藏式建筑(图片来源:西藏旅游杂志 摄影:雷冰、张鹰、茜珞、任西

急急地饱餐一顿,时间已经不早。精疲力竭的同伴们再也提不起劲儿骑车了,合计坐车回拉萨。为了一睹蔡巴寺和贡塘寺的容颜,我决定单独前行,沿着318国道往拉萨方向进发。

独自骑行总是孤独的,完全没有心思观看身边的风景,不断搜索着蔡公堂乡的位置。顺着国道骑行,一路上不停打听,终于在离拉萨约十公里的地方找到了蔡公堂乡的位置。村子很隐蔽,公路边一座破旧的候车亭孤独地竖立在那里。两条小路从公路两侧分支出来,延伸进两旁的村落里,蔡巴寺和贡塘寺就藏匿其中,隔着公路遥遥相望。蔡公堂乡是一个典型的藏式村落,每栋房子都涂了一层白石灰的土墙,土红色的屋顶上长满了草垛。一条条只有一米多宽的巷道穿插其间,巷巷相连,编织成一座迷宫。如果没有当地人为你做向导,很难在院落丛中找到这两座寺庙的位置。

推着单车好不容易在一个村子的尽头找到了蔡巴寺,而迎接我的只是紧闭的大门,宁静的村庄冷清空旷,寻了半天才看到一位正在刷墙壁的阿姨,上前询问,被告知村子里的人每天晚上七八点会在寺庙念经诵佛,只有这个时候蔡巴寺才开门。

我只好怏怏地来到几公里外另一边的村子里,一位热情的藏族老者带着我七弯八拐地在“迷宫”里穿行。我在后面骑着车摇摇晃晃地跟着行了几分钟,不知道方向,完全迷失。突然他在一个巷子里停下,指着面前的一家院子对我说:“贡塘寺到了! ”

“这就是贡塘寺?”我满腹狐疑。从外面看,这寺和附近的房屋没有区别,白色的围墙红色的顶,连门都不比其他房屋的门大,看上去像个标准的藏族小院。

我半信半疑地推开大门,眼前豁然开朗。原来里面还真是别有洞天呀!金黄色的贡塘寺是典型的藏式风格寺庙,方石砌墙,顶饰金瑞、宝幢等物。大殿前面有一个小小的广场,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的“鲜花供佛节”就在此举行,这也是当地人年年踊跃观瞻的举世盛会。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武士叫做宗赞,他跟随文成公主护送释迦牟尼佛像进藏,死后成了大昭寺的护法大神,因为和美丽的护法女神白拉姆相爱,被赶出大昭寺,流放到拉萨河对岸次角林村。八世达赖强白嘉措念其可怜,派人在拉萨河对岸修建了次角林寺,并派宗赞为次角林村当地的护法神,掌管拉萨河谷的晴雨丰歉。在这里,多情的宗赞大神又与附近贡塘寺女神相爱,掌管整个拉萨的大神知道后,不准他们生活在一起,只有藏历四月十五日“鲜花供佛节”时可以有一天一夜的欢聚时光。次角林村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在这一天以隆重的仪式,把宗赞神像抬到贡塘寺,在贡塘寺神殿里和贡塘女神同住一宿,互诉衷肠。第二天两神与民同乐,与民同舞,踩着强烈的节奏,应着激荡的鼓点,进行一场神的表演,把整个节日以及所有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然后依依不舍地再度分开,盼来年再相会。这和我们的七夕颇有几分相似。

看惯了人世间苦恋鸳鸯们的海誓山盟,没有想到不食人间烟火的众神也会有如此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阶级 骑行 游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