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派创始人真是女侠郭襄吗
2008年08月05日 09:55华商晨报  【
相关标签

清同治二年,即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公元1863年)夏,石达开率部进至越厅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南),为大渡河所阻,遭大批清军围困,进退无路,陷于绝境。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投入清营,但清军不守信义,随后屠杀石达开部属,并在成都杀害了石达开。

在此期间,何崇政也遭到清军追杀,于是逃往峨眉山避难,以图再起。此后,何崇政多次来往于川西、川东等地,以哥老会的组织形式,结交八方豪杰志士试图反清。但太平天国此时已经分崩离析,何崇政绝望之余,在峨眉山落发为僧,法号湛然。

湛然法师在峨眉山期间,撰有《峨眉拳谱》一书(亦称《拳乘》),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写下了这首“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的诗句。

揭秘4

峨眉与四川乐山有何关系?

峨眉武术并不是“峨眉山武术”,它涵盖了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武术内容。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峨眉武术的故乡在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四川乐山。

乐山古称嘉州,风光秀美雄奇冠绝天下。正是因为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才使其成为中国峨眉武术的圣地。

嘉州古城为蜀王“开明故治”,史于春秋。乐山相传:蜀王鳖灵手下有四大武将,以现今乐山大佛所在处的篦子街为中心,分别镇守在东、西、南、北四方位。而这四个地方以这些将军的名字为地名,这便是北牟子、东车子、西郑子、南莫(后讹传为磨)子。数千年后的今天,乐山市中区仍有这些地名。

真实的峨眉武术,起源于道教,后又吸收了佛家的精华。女皇武则天在公元702年设置“武举科”以来,乐山便是武生考场之一。清末,峨眉山隐士“徐矮子”将峨眉武术自然门拳术传与杜心五。杜心五系同盟会先驱者之一,东渡日本留学后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之后曾任孙中山先生的贴身保镖,人称“南北大侠”。

民国时期,乐山武术高手辈出。当时成都长期摆擂“打金章”,胜者可赢得金质奖章并谋取军队武术教官职务,乐山人多次打擂,夺得金章者达19人。

1956年,乐山成立了武术协会,组织了一批老拳师义务向群众授拳。据调查,当时在乐山群众中比较流行的拳术有42个套路,棍法10种,枪法7种,剑法14套,刀法10套,杂件5套。

揭秘5

“峨眉道人”是和尚还是道士?

峨眉山为道教“第七洞天”,神话传说中,道教人物吕洞宾、赵公明等也在峨眉山修行,峨眉山至今仍有遗迹。这些虽然只是神话传说,但证实了峨眉山道教曾经相当繁荣。但由于佛教自晋代入峨眉山后,地位不断增强,导致道教不断弱化。

明代,几任皇帝多次赏赐峨眉山佛教各种珍宝,甚至赐建圣寿万年寺(至今仍是峨眉山主要寺庙和旅游胜地),佛教之盛可见一斑。道教此时已略见衰微,但这并不是说道教就已经不存在了。

据考证,当时道教基本上辗转到一些边缘地方,如峨眉山附近的绥山,猪肝洞(又名紫芝洞,地方志记载为传说中吕洞宾修炼处)等道教修炼之所,直到清代,这里的尹道士、蔡道士还是峨眉武术中的佼佼者。

此外,至今乐山中心城区的一些地名仍有道教的影子,如兑阳湾、文昌宫等。从这些史料上,我们推断不出“峨眉道人”是和尚还是道士,但有一点可以断定,那就是“峨眉道人”的武术肯定流传了下来。因为无论是和尚还是道士,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在峨眉山、乐山的香火一直秉传,道教一直到民国期间仍然有较大规模的活动,而佛教至今仍然非常兴盛。

在这种情况下,峨眉武术的师门传承也不可能中断,否则就无法解释乐山武术的兴盛了。

 

   编辑: yunw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