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因山而建,山因寺更出名。提及新会圭峰山上的玉台寺,相信不少人都不会陌生,随着爬山运动在市民之间的兴起,新会玉台寺也成为了不少市民以及游客的好去处。那里环境清幽,更是一处能洗去尘世烦恼的奇妙地方,从寺庙腾起的缕缕不绝的青烟中,我们可以暂时平息烦躁的心境,进而参悟出人生的智慧。
对于这样一座有着广泛知名度的寺庙,或许很少人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玉台寺建成只有20多年而已,是在原寺庙废墟上重建的一座建筑物。追溯有关玉台寺的历史,我们最早可发现玉台寺始建于唐代,此后几度兴废,在上世纪抗战时期甚至被日寇强行拆毁。面对玉台寺,我们既应有骄傲和自豪,也该有感伤和屈辱。
现场寻访
香火缭绕香客虔诚
“五一”假期的一个清晨,记者和两名朋友,一同从永镇山门出发。拾级而上,因几个小时前下过雨的缘故,山林更显青翠,和风拂过,有水滴从两旁树叶尖上滑落,走在期间,顿感神清气爽。从永镇山门到玉台寺的路程并不远,曾有人细细数量过,要越过898级石阶,记者没有这个耐性,但以为在登山时数石阶数仍不失为登山过程中的一大乐趣。
玉台寺建在圭峰山的半山腰上,从石阶转上到一个大平台后,前面就是玉台寺了,寺庙重重,蔚为壮观。到玉台寺,需先经过一座牌坊,两侧有对联:“金玉伟煌,天开鹫岭;楼台涌现,地接瀛洲”,为清代光绪年间新会知县彭君谷在重修玉台寺时所撰。据了解,该牌坊在佛徒眼中,又被称为“空门”、“三解脱门”,它是佛界和俗界的分界线,寓意进山门之后,应该僧俗有别,要遵守寺规,不能喧哗吵闹,不要扰乱佛门清净,不过,牌坊一带场地开阔,加之是市民登山必经之所,市民多喜欢在此休息,甚至在此打羽毛球娱乐。
牌坊之后,便是放生池,池中有乌龟的石雕像,水中有硕大的乌龟游来游去,引得游人阵阵赞叹。绕过放生池后,接着便是天王殿了。殿内两侧,供奉着威武雄壮、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像,即俗称“四大金刚”,背后还供奉着另一尊菩萨护法天尊韦驮。从天王殿出来,有宽大石阶路通往大雄宝殿,而这也是玉台寺中最重要的建筑了,供有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等三尊佛像,此外还有十八罗汉像。置身大雄宝殿门前广场,环视四周,建筑群雕梁画栋,气象森严,寺外环境清幽,大雄宝殿前设有大香炉,不时有虔诚香客上香,有游客在殿外拍照。宝殿前旁边的一棵大树的枝头挂满彩球及红布,一问才知道这是寺庙的许愿树。看着这些挂满枝头的红色,我们或许可以明白,为何佛教和寺庙得以传承数千年,因为它像这许愿树一样,能抚平人们内心的伤痛,撒下希望,继续前行。
周围有大片僧尼墓地
清康熙《新会县志》载:“唐僧一行,于唐中宗神龙初(705年),至冈州,居圭峰,卓庵山巅,弟子黄云元等相从者500余人。”建寺之后,名僧辈出,先后有黄云元、文定、栖林、宏峰等僧主持,以至邻近十数县的僧尼,于每年秋八月戒期,云集玉台寺剃度受戒。
记者拜访玉台寺期间,发现玉台寺周围分布了有大量僧尼坟墓。在玉台寺寺后的隐蔽处,该寺还摆放了一块据传在修圭峰山环山公路时发现的玉台寺一位住持的石碑。去年,记者的一位朋友、新会一中学生林震宇也在玉台寺的密林中发现大片僧尼墓地,其中不少保存完好。新会学者林福杰认为,这些塔墓的发现,为研究了解玉台寺的这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详见本报2008年3月13日B12版《圭峰玉台寺住持的“世”“代”》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