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第一山——黔灵山、弘福寺
2008年03月26日 14:04中国寺庙网  【
相关标签

福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北的黔灵山上,距市中心约1.5公里。为赤松和尚(1634-1706)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所创建,当时称为"宏福寺"。赤松,俗姓韩,法名道领,号赤松。

赤松初创寺院,土地由信士罗妙德等人"施舍",他盖了一间茅蓬住在里面,敬业精神感动了当地的地方官员,在他们的支持下,建成僧寮、大雄宝殿及山门。不久又购置数百块田产,年收租1200石,常住僧众三十人。寺院和僧众非常富有,香火兴盛,有"金方丈,银知客"之说。赤松亲订《丛林清规八条》,定为十方丛林,为贵州首刹。赤松依照佛教丛林规章,设"两序",立"清规"、续"法派、挂单、传戒",收集佛教经典,很快成为全黔寺庙之冠。

1706年,赤松圆寂后,葬于黔灵山,塔铭为"传临济三十三代正宗黔灵山道领和尚之塔。" 赤祖曾手辑《黔灵山志》十二卷:星野、胜概、寺院、金像、法语、护法、寺田、源流、清规、塔垆、艺文(上、下),贵阳举人何素儒订定,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付梓。民国初年复由贵阳于止情补辑,文通书局铅印出版,1996年重新点校,出版精装本。弟子翟脉继任弘福寺方丈。乾隆以后,弘福寺进行了多次维修和重建,三门、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等15座建筑一应俱全。与贵阳栖霞寺(东山)并称"东西二胜"。 

清乾隆四年(1939年)清廷颁赠《大藏经》一部给弘福寺,清雍正特许开期传戒,民国期间这里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1929年果瑶法师于此创建贵州佛学院,曾任孙中山秘书之平刚曾在此讲学,学僧八十余人,为贵州培养了一批知识僧才。1905年至1946年,弘福寺曾传戒18次,到1949年,共有赤松"法统"传承12代,常住僧众100多人,少时也有30多人。

新中国诞生后,怀一法师主持法席,躬耕自食,修头陀行。"文革"期间,僧人四散,寺由黔灵公园管理。1983年,弘福寺列为国务院公布的142座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同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28日归还给佛教界管理,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慧海法师主持寺务。

弘福寺有三重建筑,大雄宝殿(正殿)、观音殿(中殿)、弥勒殿前(前殿),另配藏经楼、毗卢阁等。各殿阁朱墙碧瓦,恢宏巍峨,雕梁画栋, 曲廊迂回,蔚为壮观。近年更于寺外扩建经塔,龙壁,并有石狮、石幢、铜宝鼎、铁鼎、钟鼓、幢幡宝盖、金字匾联等。设有法物流通处、素香斋、茶室;修复历任方丈灵骨塔十余座;新建贵州首座法华塔、开山祖师经念塔、九龙浴佛石壁、钟鼓楼、天王殿、藏经楼、地藏殿、禅堂、斋堂、僧寮、尊客寮、方丈苑、碑廊等。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yunw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