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何为钟鼓之乐?
2008年09月16日 09:50中国经济网  【

钟鼓,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如《诗经·关睢》里,就有演奏钟鼓古老乐器的诗句:“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随着社会发展,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由于佛教寺院精神生活上的需要,钟鼓逐渐同佛家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明清寺院的布置,一般说,佛寺“山门”内,东西两侧居多有钟鼓二楼--东侧是钟楼,西侧是鼓楼;又如,从前老北京时的雍和宫,每天天尚未亮之前一一即在“寅”时前,钟声便响彻了远近周围;每天日落酉时后,点灯戌时前--即黄昏时,鼓声象来自远方的轻雷,集合喇嘛们到殿上诵经。多少年来,住在雍和宫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能听到熟悉的鼓声。不仅如此,而且从前老北京紫禁城(亦俗称“皇宫”)附近的居民,还会听到午门上的钟鼓声。《宸垣识略》里亦有记载:“凡视朝,则鸣钟鼓于楼上。驾出入午门,鸣钟。祭享太庙则以鼓。”

古代打击乐器。盛行于青铜时代,这与当时乐律学、声学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由于青铜钟质料坚实和耐腐蚀,至今虽已历经两三千年,仍能给我们留下古代真实的音响。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据《世本》、《礼记》、《吕氏春秋》、《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相传钟由垂、鼓、延、伶伦所造,表明其历史已很久远。在考古发现中,有原始形态的“陶钟”。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前3900-前3000)陶钟,由细泥红陶制成,光素无饰,有柄,高约9、径约5厘米。其肩部两旁各有小孔与内腔相通,也可能是一件可系舌的铃。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前2800-前2000)陶钟,长方形,柄实,形似商代的铙(《中国音乐史图鉴》Ⅰ-47至48)。湖北天门石家河青龙泉三期文化遗址(前2400左右)陶钟,扁圆形,通高5.6、口径10×7.1厘米。钟体两面阴刻兽面纹。顶部正中有透孔,可系舌。也似铃。上述三件陶制品的腔体横截面均呈非正圆形,有后世铜制钟的特点。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佚名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