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感通茶:自古名寺出名茶

2011年02月28日 09:37
来源:华人佛教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白族三道茶的缘起是佛教(图片来源:资料图)

许多寺庙不仅重视茶叶栽培,而且是茶道传播和研究的中心。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就是最初产于寺院中,并与寺院禅道相得益彰的名茶。感通茶因产于大理感通寺而得名,是云南享誉较早的地方名茶。明代的冯时可的《滇行记略》中记载:“感通寺茶,不下天池(江苏)伏龙(浙江绍兴)。特此中人不善焙制尔。”《明一统志》称:“感通茶,感通寺出,味胜他处产者。”万历年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有:“茶,点苍感通寺之产过之,值也不廉”的记述。明代李元阳在《大理府志》记载:“感通茶,性味不减阳羡(江苏宜兴),藏之年久,味愈胜也。”当时的感通寺不仅对茶叶的栽培、焙制有独特的技术,而且十分讲究饮茶之道。寺院内设有“茶堂”,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寺院还专设茶头,专事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惠施茶水。称作“寺院茶”,用以供佛、待客、自奉。

明万历年间,李元阳邀云南巡按刘维同游感通寺,寺僧以感通茶相待。李元阳、刘维与感通寺印光法师参悟禅茶,刘维还授与印光烹茶新法。李元阳在感通寺寒泉旁修建了“寒泉亭”,刘维巡写了一篇《感通寺寒泉亭记》:“点苍山末有荡山,荡山之中曰感通寺,寺旁有泉,清冽可饮。泉之旁树茶,计其初植时不下百年之物。自有此山即有此泉,有此泉即有此茶。采茶汲泉烹啜之数百年矣,而茶法卒未谙焉。相传茶水并煎,水熟则浑,而茶味已失。遂与众友,躬诣泉所,并嘱印光取水,发火,拈茶如法烹饪而饮之。水之清冽虽热不解其初,而茶之气味则馥馥袭人,有隽永之余趣矣。”刘维《感通茶与僧话旧》有诗云:“竹房潇洒白去边,僧话留连茗熏煎。海山久思惟有梦,心中长住不知年。”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于1639年的农历三月十四日游感通寺后,在《滇游日记》中这样记载:“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作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颇佳,焙而复爆,不免黝黑。”

感通茶今已发展成大片茶园,成为大理白族“三道茶”的主茶。到感通寺清坐品茗,已成为时人推崇的雅事。

【头条】:西藏寺庙文物维修工程使农牧民受益近亿元

【一日禅】:星云大师——醍醐灌顶“一句话”

【观点】 理净法师:何时能归还佛教寺庙这块净土

【觉悟】:无明苦海 不知者受害最大 有知者找到真理

【常识】:学佛是为了求佛保佑吗?

【禅茶】 感通茶:自古名寺出名茶

【心灵物语】:没有一句台词的奥斯卡影后

【图片】:高清幻灯赏析郎木寺晒大佛

【朝圣】:东南佛国——宁波天童寺的传说

【素食文化】:为什么佛陀允许他的弟子吃三净肉?

【慈善】:湖南省佛慈基金会被评选为先进集体爱心单位

【佛艺】:五智俱足的五方五佛

【书店】:高仿古籍善本之《乾隆大藏经—草字号五经同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梅文惠] 标签:感通茶 感通寺 禅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