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茶 禅心以一贯之
2010年08月25日 09:54泉州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茶,亦庄亦谐,亦雅亦俗,在中国文化中虽为异数,却是个人品位的象征。古人品茗论道,煮茶听琴,为的是在袅袅幽香中揣摩世态炎凉,体味人生苦乐。

图片来源:资料图

北宋诗人苏轼,十分嗜茶,爱茶之情常见于诗行之中:“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因为爱茶,才具有对茶独特的感受。“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可以说,苏轼咏茶,总是那么绘声绘色,情趣盎然。

在烹茶这一环节,苏轼以为“精品厌凡泉”,好茶必须配以好水,因此常常亲自到钓石之旁汲取深潭活水。“活水还须活火烹”,所以他用于泡茶的滚水皆由“有焰方炽的炭火”煮沸。对煮水的器具和饮茶用具,苏轼也很讲究。在宜兴,他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纪念他,把此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即是苏轼用此壶烹茗独饮时的生动写照。

苏轼不只是烹茶、品茶,还亲自栽种过茶。他贬谪黄州期间,经济拮据,生活困顿。黄州一位书生马正卿替他向官府申请来一块荒地,他亲自耕种,以地上收获稍济“因匮乏食”之急。在这块取名“东坡”的荒地上,他种了茶树。有诗为证:“磋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在另一首《种茶》诗中他这样写道:“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诗意是说,茶种在松树间,生长瘦小但不易衰老;移植于土壤肥沃的白鹤岭,连日春雨滋润,便恢复生长,枝繁叶茂。可见诗人于躬耕之时,已深谙茶树习性。

茶的透明、润泽、剔透,使人冷静,使人沉思,使人清醒与真实,使人欢喜与清明,使人有了超越现实生活的想像。苏轼的一生,足迹遍及各地,从峨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境到岭南海南。是长期的贬谪生活,为他提供了品尝各地名茶的机会,也让他在沉苦之时保有一腔向上飞扬的心襟,在贬谪之境不失敏锐深刻乐观的人生态度,正因如此,他的生命之茶才能不间断地泡出诗意的芳香。

现代人也喝茶,但能够如苏轼那般,在沉苦之时能怀着平静心境烹茶品茶,让世人感到香醇四溢的并不多见。如果说人生是一杯茶,那么泡这杯茶饮这杯茶品这杯茶的人恰恰就是自己。 

【头条】:首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 网上征集礼赞名单

【观点】:文珠法师:八正道是青年步入人生正轨的良方

【两岸】:华人佛教独家对话星云大师:两岸佛教交流及人间佛教

【觉悟】盂兰盆节 目犍连尊者 孝亲报恩 救拔母亲

【影音】:明焋法师讲金刚经第一讲

【图片】:菩萨的化身:图解密集金刚

【朝圣】我国位置最西的石窟——三仙洞

【众生】:沈从文:劝人读佛经

【一日禅】:美好人生 从心做起

【素食】:葡萄含有多种发酵糖类物质 吃完不要马上喝水

【禅茶一味】:东坡茶 禅心以一贯之

【心灵物语】:沉浸在舒适的泥沼中

【慈善】:山西五台山佛教界人士为舟曲灾区捐助善款

【佛艺】:飞天: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的瑰宝与结晶

【佛教常识】:什么叫做菩萨行?

【法讯】:首届海峡两岸禅文化体验营在金门隆重开营

【书店】:身处凡尘俗世 聆听怀瑾妙语

【读书连载】:修心:找到适合自己的轨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程应峰 编辑:梁莉娜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