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导读
2008年04月12日 09:24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西方极乐世界的观音信仰及其反证

俗云:「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在中国民间的佛教信仰里,最为人们熟知、怀念、亲近的,应是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其在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与精神寄托所代表的意义,颇为复杂,几乎成为多数人宗教经验的主要内容。尤其两晋以来净土根本经典的陆续译出,以及唐善导大师以后历代祖师大德对于净土理论与行持的阐扬,「净土法门」在佛教信仰界广受接纳,持名念佛被认为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横超三界、带业往生的简捷易行道;西方极乐世界的纯净、和平、庄严、富足,使成为人们欣求皈依的方向。在这片安乐国土里主持接引众生大事的,有所谓「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具足无量光明与寿命且曾发起四十八大愿的至尊导师;观世音与大势至则是以其本具功德愿力作为辅佐的两大菩萨。这种完美的组合,透过净土经论的弘传确定,成为信众们牢不可破的印象。现时流行的早晚课诵本,起首便称:「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坐莲台,接引上金阶,大誓弘开,普愿离尘埃。」明莲池大师所作回向文云:「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这是三圣合说,又有:「弥陀身心遍法界,观音观察三轮应,势至威光无边际,普择有缘归本国。」这是三圣分说。因此,在净土信仰里,我们所认识的观世音菩萨是被归属于西方极乐世界的成员,其事业与地位乃从阿弥陀佛分化而来,以「胁侍菩萨」与「补储大士」两种身分而庄严其名;也就是说,在净土经论里,观世音菩萨是「金冠顶戴阿弥陀如来而作其胁侍,助其教化,并且在弥陀灭后,继承其位为极乐教主」的。这种三圣结合的观念,较早出于《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大意云:从前「金光明师子游戏如来」出世时,有「威德国王」治理世界,有时入于三昧,从其左右涌出二朵莲华,化生二童子──宝意与宝上──两人均已发心成菩萨,即观世音与大势至。弥陀入灭后,观音补位成佛,名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而观音灭后,势至亦补位成佛。这部经说明三圣依次递禅的关系。其后又有《观无量寿佛经》第七观云:「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与大势至二大士左右侍立」,第十三观附言观音与势至二菩萨辅助阿弥陀佛,普及一切教化。又有《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云:「去此不远,正立四方,有佛名无量寿,有菩萨名观世音、大势至。恒以大悲怜悯一切……。」从这些经典所看到的三圣关系,极其完满地达成了摄受群机的思想:象征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所成就的理想极乐世界;有了慈悲柔和、现世救济的观世音;以及有势力、以念佛三昧诱导归依的大势至;两菩萨胁侍递补,便可绵延无穷无尽,功德无边了。

如上所说,作为阿弥陀佛的胁侍与补位而常住西方极乐世界的观世音菩萨,是净土思想全盛以后的附会。若根据经典反推,则除了前述三经外,尚有如《光世音授记经》、《观音授记经》、《悲华经》等,大致认为观音以及阿閦、宝相、势至、文殊、普贤等,诸佛菩萨,都是阿弥陀如来的因地之子。这当然是为了扩大弘扬净土信仰所作的整合附会,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来盖括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并总收一切严净国土的殊胜,令所有众生得以最简易的方法──系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即可当生成就,速出轮回、获无生忍,永不退转。但这种整合归纳的作法,乃属大乘后起的观念,并不能完全说明观音信仰的缘起及其流变;或者说,较早期的佛教经典里,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原本是立场不同、各自独立存在的;虽然后汉支娄迦谶译出的《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已有提及无量清净佛(即阿弥陀佛)及卢楼恒菩萨(即观世音)的补储关系,但这关系的建立,并不能代表原始观音信仰的真相;而可能是从《大毗婆娑论》、《大智度论》、《阿育王传》、《般舟三昧经》中有关弥勒菩萨接续释迦牟尼佛补储的古老信仰而得到暗示导出的。在这里,有一些反面的证据如:提到阿弥陀佛的最古老与最重要的经典《般舟三昧经》与《阿弥陀经》,都没有出现任何有关观世音的事:其次是唐代译出的经典,如《金刚顶经》及《陀罗尼集经》则提倡阿弥陀佛是从观世音思想发展出来的;而《一切功德庄严王经》、《大方广曼殊室利经》则以执金刚神及观自在菩萨为释迦牟尼的左右胁侍;更可异的是《阿噜力经》则以观世音为本尊、势至及普贤为胁侍。从这些与西方三圣说全然对立或矛盾的经典来看,观世音菩萨原本即拥有独立自主,与诸佛同等尊崇的地位(天台智者大师《观音玄义》引经说明观音过去已经成佛,号正法明如来,而释迦佛为其弟子)。因此,我们可以另外从《普门品》、《华严经》、《首楞严经》及其他经典,或慧远《三宝感通录》、法显《佛国记》。玄奘《西域记》等文献看到作为完全独立的本尊而被崇拜信奉的观世音菩萨。

<<上一页 1 2 3 ... 6 7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张火庆 编辑:梅文惠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