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则公案,是我亲耳所闻的;民国十七年,我住苏州灵岩山时,认识一位比丘,名呼妙性师。二十二年,再到灵岩山。这时妙性师在别院宝藏寺当家。我即下山探望这位离别数年的道友。到了宝藏寺,看见一块木匾,上面写著「大休息处’四个字。笔力苍老古掘!因问这是谁写的?妙性师先叹一口气说,唉!这是我的伤心纪念品啊!于是讲起他自己的一段公案;他说:’灵岩山的后面,有一天平山。天平山后面,有一间茅蓬。里面住一位老修行,名叫大休禅师。我妙性与他谈禅,谈的很投机。他认为我是一个法器。但根性迟钝,急切不能开悟。他说:’你能放下一切,一心办道,我当为你住世三年!否则,我于中秋日就要走了!’我本来很相信他的,可是听到他这几句话,反而生起了疑心!因为’预知时至’这步功夫就不容易,何况’延促寿命’!他真的有这么高的功夫吗?我倒要等等看,看他到了中秋日,是否真的能’走’吗?因此一念疑心作了障碍,我终于未去亲近他。讵知到了八月十五日,这位大休禅师居然坐化了!我闻讯之下,不胜悲痛!急忙赶到他的茅蓬,哭奠一番。又把他茅蓬门上挂的这块木匾取回来,留作纪念。唉!谈及此事,真是后悔无及了!’诸位听到妙性师的公案,有何感想?这不亦是善知识要为学人住世吗?而学人竟不肯亲近善知识;不禁令人长叹息了!所以我们必须常常发这请佛住世的大愿。不但请求诸佛住世,即一切菩萨、罗汉、诸善知识,都要请他们住世。这不只我们自己得利益,亦令一切众生得到法乐啊。
2、劝请的利益
请转法轮,可以除慢法障,得多闻智慧。我们遇到佛菩萨,乃至遇到善知识,而不肯请转法轮者,皆因内怀’轻法慢教’之心的原故。现代佛子,多如是人。其无道心者,固不足挂齿。即一般自认为老修行者,率多不肯广学多闻。于自己则盲修瞎练,于他人则闭口不言。故名慢法障。其对治之法,凡是遇到善知识,即以殷重之心请转法轮;自能除去慢法之障。前以轻法慢教之故,致成孤陋寡闻。今以尊法重教之故,遂得多闻智慧了。
智慧有三种:一曰闻慧,依见闻经教而生之智慧。二日思慧,依思惟道理而生之智慧。三日修慧,依修行用功而生之智慧。现今的修行人,既不肯见闻经教,又不思惟道理,一味的盲目修行,其不’堕坑落堑’者,恐怕少有了。
请佛住世,可以除谤法障,得慈善根。谤法二字,乍看之,很浅显易知,详解之,则颇微细难明。佛教以外的人,既不信仰佛教,自然常常毁谤佛法。这是浅而易知的。至于信仰佛教的人,为甚么也会谤法呢?这就微细难明了。若研究其原因,大别有二种:一是重行不重解的人,如前面所说的老修行,凡是教法,一概轻视鄙弃之!岂是谤法吗?!一是重此轻彼的人,因为所学的宗派不同,于是重自宗之法,而轻他宗之法。以门户执见,互相毁谤!而成谤法之罪了。既然谤法,当然不喜闻法,于是与法常相远离,这便是谤法之障。若能常常发愿,请佛住世,则谤法障自然除灭。因为请佛住世,原为请转法轮;既有重法之心,自无轻法之念了。而且不但请佛住世,并要请一切善知识住世。此一切善知识,自然包括各宗各派。门户执见,既已消除,自无互相毁谤之罪过了。
谤法障除灭之后,即能得种’慈善根’。慈善即是慈悲善。乃佛所说大小乘经典,所具有的七善之一。佛经具有七善,故名正法。其七善者:第一时节善,佛所说的每一部经,初时说的序分,中时说的正宗分,后时说的流通分,三时皆善,故名时节善。第二义善,佛所说的经,其义理深远,能令闻者得到今世后世以及出世的利益。第三语善,佛所说的法,其语巧妙,随顺方俗之语而能显示正义。第四独一善,佛所说法,纯一无杂。第五圆满善,佛所说的每一部经,悉皆诸法具足圆满;并不须要另一部经来助成。第六调柔善,佛所说之法,皆是清净善法,其性调顺柔和。第七慈悲善,佛所说的法,总为慈兴一切众生乐,悲拔一切众生苦。一切诸佛所说的法,悉皆具有如是七善。在未成佛之前,要常常发愿’劝请’,即得’慈悲善根’。七善皆以慈悲为本,得到了慈悲善根,亦就得到了其他六种善根;我们将来成佛说法,亦自具有七善了。
编辑:梅文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