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
2010年07月19日 09:45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观绘画、品心得,《佛教典藏》带来的心灵之旅

早期的佛教艺术,基本上遵从了印度无佛像的传统,因此,将佛陀以画像呈现的佛像艺术在公元1世纪前后才出现,持续至今。然而目前,我国的佛教经书大多数都还是只有文字的,内中带有佛像绘画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现今,一部《佛像典藏》填补了佛教大藏经上缺少佛像的空白。《佛像典藏》精选了夏荆山居士率众弟子耗费数十年心血,用工笔重彩绘制的5163幅佛像绘画作品,全套9卷、每卷9册,它是自佛教传入我国以来,首部系统编纂佛教造像艺术的精选集,生动地表现了众多佛学典故和佛像宝藏,再现了我国佛像绘画艺术的魅力与真谛。它的出版发行,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对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利益众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3月16日起,“佛像典藏——夏荆山佛像艺术展”开始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为期3个月的展览。此次展览是在故宫内廷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展出,步入展厅,一幅庄严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画像映入眼帘,画者精工细作的笔法是传神要点,观者驻足认真地欣赏。在一幅幅工笔重彩的观音、罗汉像中,间或包含着山水、花鸟、走兽等人间景象,内容惟妙惟肖。

佛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观礼佛像,可以使人感悟佛道。佛像绘画则是感化心灵的艺术,清净的佛像总给人以神圣庄严感,对人有一见生情的吸引力,可以启迪人的悟性,能在无形中发挥祛恶扬善的功德。《佛像典藏》中的每幅工笔重彩画作都配以夏荆山居士亲笔所书的佛法修学心得,给人以启示:

“人与大自然有心灵交感的喜悦,大自然的清净、大自然的宁静,这美妙之精神感受与体验,使人无形中放下一切,是真享受。”

“人们因欲而累积身口意之罪,即死后沦入煎熬痛苦。爱欲如暗箭(内心的暗箭),贪婪嗔恨愚痴我慢好比四枝毒箭,会引发世人多种可怕的疾病。”

夏荆山居士对佛法的这些领悟,其中也传达出了他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修行。在这些佛像绘画作品中,一笔笔,彰显的是正知正见;一层层, 凝结的是顶礼赞叹。欣赏这些佛像绘画作品,艺术家的清净之心跃然纸上;品读这些佛法修学心得,观者得到的不仅是一次艺术的陶冶,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

据夏荆山居士的大弟子胡曜麟先生介绍,《佛像典藏》可以帮助佛教修行者更好地、更真实地理解佛经和佛理。对于未入佛门或初入佛门的人来讲,《佛像典藏》中清净、庄严的佛像和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浓缩佛经精华的“佛法修学心得”,大大地降低了广大信众了解佛学、研修佛道的门坎,为其打开了方便之门,帮助其更快地懂得佛法的精髓。因此,《佛像典藏》又被誉为“造像版的大藏经”。

笃志佛学,兼修众艺

1923年出生于山东潍坊,16岁时,师从郭味蕖先生学习丹青,后又遍访名师,研学花卉、人物、仕女、山水等绘画技法;28岁时,拜南亭法师为师,皈依佛门,发愿将此身心奉献于佛陀;此后,潜心于佛法,广行菩萨道,追随海内外高僧大德修学显密教法长达50余年。这就是海内外知名的佛教绘画艺术家——夏荆山居士的人生历程。

1971 年,48岁的夏荆山居士自台湾移居美国加州,进入美术学院研修,同时参访世界各大博物馆进行研习、临摹,专心致力于佛教绘画艺术,数十年如一日,功力日渐深厚。

在留居美国的37年中,夏荆山居士游历世界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其间,饱经波折,但是最终笃志于佛学,兼修众艺。他自述此生最大的幸事,就是拜在佛学大师、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的门下,朝夕侍学,追随5年。“南怀瑾先生言传身教的教育,奠定了一生修学处世的基础。”夏荆山居士说。

“平等之怀,唯理是尚”是夏荆山居士的常言。对于佛教各宗派,他并不独崇一宗而排斥他宗,他曾说:“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最妙。”这种诸宗并弘的做法,是本着为佛教整体着想的用心。此外,由于自小对儒学的学习,兼广修程朱陆王之学,他不仅对于内明、国学有深入的学习,而且对于易数、哲学、绘画、书法等都能融会贯通。

如果说通常的艺术匠心,只是为了传达艺术家创作的热情与个人独特的灵境,那么优秀的佛教绘画艺术则扬弃了这些凡尘的意境。如果说士大夫绘画重在一个“意”字,文人绘画重在一个“情”字,那么佛教绘画就重在一个“净”字,这一个“净”的境界,包含了真、善、美。夏荆山居士的佛像绘画艺术,圆融地体现了佛菩萨的智慧与慈悲。他将自己对佛教深切真实的体悟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用中国画的写意、工笔画的细腻和西洋画的透视、写实融为一体的技法,绘制出了一幅幅清净庄严、慈悲无我的佛画。他的佛像绘画作品,不仅赢得了佛教信众的欢喜赞叹,也受到诸多海内外艺术大师的赞誉嘉勉。

办学育人,传承我国佛教绘画艺术

1994年,70古来稀的夏荆山居士回国,并带回了他一生中全部的文化智慧典籍,创办了佛教艺术画院——“荆山画院”,这座艺术殿堂矗立在京郊密云水库边。夏荆山居士收养、接收了百余名生活困难而善根深厚的青年人到画院学习绘画。他意在通过言传身教, 传承和发扬我国佛教绘画艺术这一人类宝藏。

荆山画院的学生入校后,食宿全部由画院承担,画院还给每个学生一定的工资和补贴。在生活上,夏荆山居士对学生从饮食起居到为人处世都关心备至;在学业上,从佛学的基础理论,到佛法解释、佛经典故,他都亲自教导,把自己毕生的佛像绘画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荆山画院的学生们在文字中提到他时都用“恩师”,在生活中都尊称他为“爷爷”。

夏荆山居士自己无论到哪里都随身带着纸笔,即时书写,不虚一刻光阴,珍贵的画册里全部是他逐一写下的一生心得。

“愚者多烦恼,智者常欢喜”,这句夏荆山居士常说的话,他自己对此作了最好的明证。以一颗欢喜感恩之心,笑迎生活中的一切境缘,动静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这正是若水般智者给我们的启迪。

【头条】:2010年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开幕

【观点】:聂朋:佛教应使天下长葆中华禅悦的风采

【两岸】:华人佛教独家对话星云大师:两岸佛教交流及人间佛教

【觉悟】:佛陀故事会:佛视病人 爱如亲子

【影音】:玉佛禅寺觉群慈爱功德会“一加一看世博”

【图片】:花卉寺庙:大觉寺的秋

【朝圣】:点亮我心海的佛光:魂牵梦绕九华山

【众生】: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

【一日禅】:超越自我的身心 渐渐走上觉悟

【素食】素食改变世界 将卫赛节定为全球素食日的设想

【禅茶一味】:难得糊涂品古茶

【心灵物语】:往自己这边加砝码

【慈善】:南普陀寺慈善会参加抗洪救灾晚会捐款20万

【佛艺】:塔文化中光辉灿烂的艳丽奇葩

【佛教常识】:什么是佛教中所说的中阴身?

【法讯】:海峡两岸佛教界首次联手开办“心灵环保体验营”

【书店】:智者的思路——启迪你无穷智慧 伴随你自在人性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马丽 编辑:张领栓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