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在德兰修女与比尔·盖茨之间
经济观察报:最初筹备壹基金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从娱乐圈转入企业家的圈子了?
李连杰:马云很早就跟我说过,你这是在创业。这确实是我筹备了很久的创业。从2005年到现在四年多的时间,我非常地努力向全世界的精英去求教,包括管理、市场调查等等。壹基金其实是要做一种全社会各种资源的整合,我创的是一个“社会企业”,这个企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用企业家的精神、企业的管理模式来做公益。
经济观察报:这两年关于“社会企业”的讨论越来越多了。
李连杰:全世界都在讨论,还有一些政府花了很多钱去研究这个。我是不管理论怎么样,先去实践。其实我在壹基金第一个年会上就说过,“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企业”不是一回事,区别非常大。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说作为企业,第一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和福利,同时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比如不要生产有毒的产品、不污染环境、扶持产业链下端、帮助解决社会性的一些问题。而社会企业,是一种为了社会公众利益而设立的企业,它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其次才是它作为企业的行为。
这两者都和单一做慈善不一样。单一的慈善行为就好比某件事情你提供了资金或者扶助,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它不是持续性的行为,也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而社会企业是一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断地创造财富,不断地回馈社会和帮助弱势群体。
经济观察报:所以“社会企业”就是你给壹基金的定位?
李连杰:其实壹基金还不能够算做一个社会企业,刚才说了嘛,这个定义还在讨论,没有定论,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尤其在中国。
壹基金在做的事情其实是搭建一个公益的平台。我们也是摸索走过来的,一开始其实是做儿童心理辅助、防止自杀这一类的项目。后来慢慢发现,慈善事业在中国刚刚起步,它有点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刚改革开放,人们纷纷下海,面对的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有人卖电视、有人卖服装,为赚钱什么都做。现在慈善也像这样,这个做了希望工程,那个就给贫困孩子买书包,反正就是要帮助别人嘛。
但是,这就好像新建一座城市,有人要开工厂、有人要办医院,但是这个城市的水电交通还没建起来呢。所以我们发现,要让整个慈善事业在中国发展起来,这个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就像创业你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样,壹基金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这边有很多个人和企业有爱心,想要帮助人,但是他自己不懂怎么照顾艾滋病人或者智障儿童,那边有一些人已经在做环保或者老人院,但是他们钱不够,于是,壹基金就起到这个平台作用,有爱心的人和企业可以到壹基金来,我们会把他们的钱交给那些做这类事情最专业、最正规、最有经验的机构。
所以,达沃斯论坛的创办人施瓦布博士一眼就把壹基金看穿了,他跟我说,你这是介于德兰修女和比尔·盖茨之间的一种模式。他是个经济学家,非常敏锐。
经济观察报:很多明星或者企业家做慈善,都是拿钱捐给一些机构,你为什么要选择自己创业做一个公益平台?
李连杰: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我要建立一种结构和体制,哪怕有一天我死了,这个基金还在为社会服务,不会受一点影响。我也可以把钱拿出来捐出去做慈善,这多简单呀!但是等我死了,或者我没钱了,也就做不下去了。这样子的事情很多人在做,我们不缺这个,我要做的是一个可以制度化运行、不依靠某个人运转的一种结构。
其实这种结构的基金在西方是很多的,创始人早就不在了,CEO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基金还在运作,持续了五十年、七十年甚至上百年。东方文化比较含蓄,不够开放,更多依赖个人和家族在运作。我一开始就非常清晰,就是要做一个制度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模式,它要够专业、够透明、管理要够企业化、要有价值观。谁活着、谁死了,对这个基金根本不重要,会有高级管理人才、专业团队一直带领这个基金往前走。
我为什么一直要媒体都来关注我们,一方面是为了传播壹基金的理念,一方面也是要媒体来监督我们。因为慈善这个事情不像别的,善良的人、善心如果被欺骗、被伤害的话,后果非常严重,这个社会就没有人愿意做慈善帮助别人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媒体监督我们。
作者:程明霞 编辑:张领栓
|